第340章天上掉馅饼[第2页/共2页]

而挖泥船一样赚起了外快,密码标价,一勺(约一吨含泥毛蚶)10块。而那些农船装上3、4勺,运沪江市场几天就能卖完,就能换回2、3千元。这个年代,已经属于大买卖了。

夏季的江风冷寒,船面上并没有几人在看风景。反而是江之帧饶有兴趣,一向陪着身边的人在说话:“阿成,林先生他们还对劲吗?实在崇名岛那边是一片工地,没甚么都雅的。要比及本年底,才会试停业。不如看看这长江口,如大海一样,放飞表情啊!”

这要从沪江港吞吐量大增提及。因为鼎新开放的已经近十年,长三角经济区获得迅猛的生长,沪江港的吞吐量也一样直线上升,乃至集装箱的吞吐量已经增加了28倍。再加下水井的“黄金岛”打算,航道的增流量一样是越来越迅猛,因而沪江市当局决定全面疏浚长江、黄浦江,展开了一项浩大的全面疏浚工程。

“那就好,鬼佬做事铁面忘我,出了甚么不对,没那么好说话的。”现在阿成的表示,仿佛很为江之帧着想。

沪江各大市场立即被这批代价昂贵、味道鲜美的野生毛蚶占据,市民中掀起采办和食用毛蚶的飞腾,最后直到1988年春节期间,仍有很多农夫放弃过节,乘农用船沿河道或挑担在沪江的街头巷尾倾销。真是好一桩普天同庆的丧事啊!

“包管让他们对劲。”触及到本身赢利,江之帧当然很用心,“阿成,有些事你我心知肚明,但大要工夫一样要做好。不消心,天上不会掉馅饼。”

此时的沪江还是一片平和的春骨氛围。而在考查结束后,那位林先生当天就与江之帧签下和谈,以10.2港币的代价,买下江之帧手中大河实业的那1000万股。并且还当场付出了100万港币的订金。因为恰逢春节,两边就商定,等春节过后,林先生再携款到沪江,完成余下的买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