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巳当政期间,先是打击湖南,大败而归。后是淮南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另一宰相孙晟出使后周被杀。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当时朝廷里党争狠恶,朝士分为两党,宋齐丘、陈觉、李征古、冯延巳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报酬一党。几次兵败,使得李璟痛下决计,肃除党争。于958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宋齐丘放归九华山,不久就饿死在家中,陈觉、李征古被逼他杀。至此,宋党淹没。而冯延巳属于宋党,竟然安然无恙,表白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赖不疑,也能够是冯延巳作歹未几。罢相两年后,即公元960年,冯延巳因病归天,长年58岁。也就是这一年,赵匡胤篡夺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再过一年(961年),李璟归天,李煜即位。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性,是忧愁的不肯定性和昏黄性。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出时空和详细情事的特质,写来苍茫昏黄,含而不露。冯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甚么性子的忧愁,是因为甚么启事此苦闷。比如前面例举过的《鹊踏枝》中的“闲情”,就很难说清是一种甚么样的情,一种甚么样的愁。他只是把这类闲情闲愁表示得深沉而耐久,想投掷也投掷不了,挣扎也挣扎不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始终缠绕在心头。他的几首《采桑子》词,这个特性最为凸起。作者所要表示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苦闷,烦闷不欢;一种能够已经存在又仿佛是行未到临的人生忧患。冯词忧患苦闷的内涵性子,是没法确指的,没法界定的,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在缔造遐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读冯词,也会被打动,但需求遐想,需求深层的思虑。

南唐建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厥后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即位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终究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打击福州,成果灭亡数万人,丧失惨痛。李璟大怒,筹办将陈觉、冯延鲁军法正法。冯延巳为救两人道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年),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甚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年),他再次荣登相位。

在艺术上,冯延巳词也有特性。一是空间境地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楼上春寒山四周”等。阔大无穷的空间境地,表示出愁思的深重。二是长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怀伎俩,把苦闷相思表示得一层深似一层。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层深”之法,最典范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三是在景象的配置上,长于用逆向配置法。词中写情,最常见的是情与景融会互写,但情与景融会配置的体例有同向配置和逆向配置两种。所渭同向配置,是客观风景包含的感情指向与主观感情的性子不异,逆向配置是客观风景的感情指向与主观感情性子恰好相反。冯延巳词中,常常喜好用明丽光辉的春光来写哀思的情感。景象的逆向配置,更加写出了仆人公的愁情。面对欢乐之景,尚且苦闷,如果是哀思之景,其忧愁苦闷更可想而知。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糊口过得很优裕、温馨。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味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赅博,文章颖发,辩论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拜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砥砺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宛情深为其特性,偶然感慨气味较浓,构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