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对于朝廷用“声病抄袭之文”取士尤其不满,以是最后又说:夫人固有才干奇绝而不能为章句名数声律之学者,又有不幸而不为者,苟一之以进士制策,是使奇才绝智偶然而穷也。使胥吏之人得出为长吏,是使一介之才无所逃也。进士制策网之于上,此又网之于下,而曰天下有遗才者,吾不信也。唐宋以诗文取士,对于前代之仅以家世用人来讲,已是一猛进步,特别是到了宋朝,布衣寒士由此而得仕进者越来越多了;苏洵的文章,反应了一些布衣寒士以及胥史贱吏的政治要求。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对于苏洵的文章有过全面的批评。他说苏洵之文,“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使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稳定,肆能不流”。这是对苏洵文章详细的评价。苏洵为文,确是长于“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的,所谓“烦能稳定,肆能不流”,也确是其文的特性之一。

苏洵平生,以布衣而被起用,位不过县主簿,级不过八品。居官期间,只参与修纂了《太常因革礼》100卷。他的事迹不在政事而在文章。他的文章是以论兵见长的,纵论古今,指切弊端,极有深度。此中《权书·六国》,早为世人传诵。如文中有云:六国幻灭,非兵倒霉,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幻灭之道也。或谓:六国互丧,率赂秦也?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这是从“前人以往成败之迹”讲起,也便是他所谓“施之于今,无所不成”者。他又恐只讲前人的成败之迹,古人一定深晓,因而最后又点明道: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能够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就更明白地说到当代了。如许的笔墨恰是邵博《闻见后录》所谓“讥时之弊”的文章。

苏洵的文章,特别是政论和史论,不但长于“指事析理”,并且兼有“温淳”、“雄刚”和“简切”的特性。特别是和宋初以来柳开、石介、尹洙等人的同类文章比较,明显达到了更高的成绩。当然,苏洵在《礼论》、《乐论》、《诗论》一类文章中,偶然未免迂阔,乃至不免陈腐。比方在《田制》一文中甚且说过“井田虽不成为,而实在便于今”的话。但从全数文章看来,其“指事析理”,还是精炼的。即便是迂阔之言,也仍然不失其本性特性。另有,苏洵为文,常有独到之见,但偶然也不免于偏。《辨奸论》一文,固然一定尽出苏洵笔下,但如许的笔调,却也合适苏洵的脾气。心有所激,在政论、史论等篇以外,苏洵另有别的一些文章,也有特性。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说:“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于应接酬酢万事之变者,虽错出于外,而用心于内者,何尝不在此也。”就是说,苏洵为文,随遇而发,这也正如他本身所说,是“投之所向,无不快意”的。比方《木假山记》、《名二子说》等篇,茅坤、姚鼐诸家多有批评,此未几说。这里且举《送石昌言使北引》,以见其特性。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附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驰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落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强大,乃能感悔,摧折休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刁悍,不平之虏,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京都,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繁华不敷吾于昌言独占感也!大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如许的文章,能够说是写得“温厚”、“简切”而天然。娓娓而谈,情深意婉。恰是前人所谓“有感慨,有态度”的笔墨。苏洵为文也是推尊韩愈的。像如许的论述,其“感慨”、“态度”,与韩愈行文亦颇类似。在这段论述笔墨以后,文章转入送序的主题:“谷必能够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能够伐病。其游谈觉得高、枝叶觉得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这一段话,是苏洵批评凫绎先生诗文的,但也能够看作“夫子自道”之辞。苏洵赠给石昌言的这段文章,也是“有为而作,精干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的。所发群情,皆非“游谈”,更无“枝叶”,简当纯熟,如其为人。苏洵为文,固然主张“精干确苦”,“疗饥”,“伐病”,却也并非不要文采。只是不讲虚饰,而求天然。他在《仲兄字文甫说》一文中既详细地表现了如许的文风,又明白地说了然如许的主张。如讲“风水之极观”有云:“流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但是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偶然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觉得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成与论乎天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罢了。将“流行水上”看作“天下之至文”,这是标榜文章的一种境地。苏洵本身能够成心为之,但达到此境似不轻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