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 第二十三章:李彬的选择(8)[第1页/共4页]

赵良臣身为税赋主簿,常日里寡言罕语,是个从不出头的人,本日答复起李彬的责问,却对答如流慷慨激昂,一时令世人侧目。

税赋主簿赵良臣毫不踌躇地答道:“相公责问的固然有理,但是举州同僚推戴李太尉代高氏为延州节度。便是为了酬其扶危定难之功。保境安民之劳。此番事由,非众僚与太尉作对。而是太尉执意任女子为官,行事乖戾诡异而至。自相公与太尉秉政以来,延州均地步、行工商、御北寇,其功众所共见,众僚皆钦服,正欲高低同心共治处所,使承平之乱世,重现此边塞一隅,则相公为名臣,太尉为名将,职劣等亦能为循吏……”

这类做法毫不是一个好天子一个合格天子应当采取的做法,但是李节帅李太尉便恰好这么做了,并且做得理直气壮,令人哭笑不得……

自三皇五帝之下,最勤政的天子莫过于隋文帝杨坚,最聪明的君主莫过于隋炀帝杨广,这父子俩一个建国一个亡国,使得隋成为秦以下最短折的大一统王朝,这个究竟已经证了然统统。

他又想起当年兵变之事本身和李文革之间的那番****,心中不由暗笑:怀仁啊怀仁,你虽不肯做天子,当天下局势真的走到那一步上。又岂能由得你?

“这就是了……”李彬感喟了一声,“尔等口口声声乱政乱命,是在以贤人视怀仁,却不知人间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为贤人?唐太宗千古圣君,亦有玄武门之非。可见人间之事本无十全十美,你们反对女人仕进,本来不为在理,但是以聚众请辞相威胁,是以生民治道为筹马来威胁上官。李怀仁任命一女子当官,纵有不当,其害未成;而尔等聚众请辞,使得各衙署政务荒废懒惰,民生受阻,其害已在面前。你们那里是在进谏,你们是在逼迫怀仁两害相恒取其轻,如此用心,莫非也称得上是贤人之道么?”

李彬点点头:“是了!去非当知乱世没法可依,乱兵在理可讲。两年前延州那场兵变。想必诸公都是经历了的。一夫倡乱,阖州涂炭,适时老夫不过一介生,怀仁太尉不过一介匹夫,以赴死之心出府平乱。乱平之时,怀仁太尉手刃九人,被创处何止一二?当当时也,诸君尚能以律法说动乱兵放下屠刀否?”

这是秦固第一次当真考虑李文革自主为帝地题目,固然时候尚早。

想到李文革那副身板身穿衮服坐在御床上的景象,秦固不由得想笑----所谓沐猴而冠,大抵也就是这意义吧?

莫非李彬俄然犯了失心疯?这个时候想要推戴李文革自主?倒也不是不可,比起北汉南唐,李文革的气力确切还稍弱了些,但是比起南汉南楚等处所盘据政权,李大将军的力量已经达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自踞一方的境地了。

任何一个天子面对臣子们的结党威胁都不会像他这么做的,碰到脾气刚毅的君主,便是将反对者全数砍头也不奇特,即便是碰到一个所谓的明君,也会临时让步接管臣子们的前提,返回击来先将臣子们的联盟从中崩溃掉而后再行秋后算账一个一个清算,越明智的君主会让这个周期变得越长。没有一个君主会像李文革如许劈面锣劈面鼓,你们不对劲我地做法我便不做了,你们辞职给我看,我便也辞职给你们看……

最好的君主,是肯于与臣下分享权力、肯于接管臣下对本身制约地君主……

“可有群众流浪失所,死于门路者?”李彬持续诘问。

赵良臣点头:“并无----

究竟确切如此,李文革安闲朝以来的各种作为,固然有很多诡异乖戾分歧常理之处,但爱民惠民的本意倒是极清楚的,军事上地建立就更不必说,将威胁延州五十多年的拓跋家连根拔起,延州黎庶今后不必再蒙受党项铁蹄地掳掠涂炭,仅此一项便足以称大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