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处就那些,显而易见,弊端实在也很多,比如说户部现在最多的是外差,他入户部供职的话,很能够会被派去处所监修工程,这较着和他回京述职的初志有些相悖。

两人重又坐定饮了几杯,又提及了闲事。

一如虞世南所料,此时现在,人家褚遂良已经在跟苏勖喝酒了。

“大兄这进益很多啊,小弟看来只能甘拜下风了。”

本来遵循既有的运气轨迹,虞世南应当随宇文士及乱军去河北,可因为多了变数,他和欧阳询等人半路上就逃回了长安,投了李渊

武功苏氏的家学不在笔墨之上,写下的字中规中矩,却难有出色之处,天然相形见绌。

比拟之下,那些宦海巴结就显得过分有趣了……

“阿爷,褚登善回京了,俺前去跟他见了一面,他想拜见一下阿爷,您看要不要见他?”

苏勖此时笑着道:“先不忙谢我,户部可不轻省,事多责重,略不留意便要落罪,这些年户部可没少出了变乱……过两日俺引大兄见一见兄长再说。”

虞世南哼了一声,明显不太对劲儿子的痴钝,“我们如许的人家总要防人惦记,那人之前观之,便无多少气度,却又有才调,他求到了我的门下,如果不帮,他定然要记恨在心。

…………

即便他虞世南名满天下,任著作郎,专修史册,批评前人之功过,可毕竟他已老迈,褚遂良等人却才方才进入盛年。

苏勖摆了摆手,“大兄莫要客气,大兄才气远胜于我,即便没有小弟相帮,异日也定能尽展所学,不让世人专美于前。”

虞世南不想再废话,挥手把个笨伯儿子赶了出去。

若非不想给儿子树敌,虞世南才不会去理睬褚遂良,如果褚亮亲身来求还差未几。

他在天策府任职的时候,跟褚亮来往,顺手教诲褚遂良书法,以是说有半师之谊,但也恰是当时,他便不喜褚遂良之为人。

可惜的是他们随在了杨广身边,特别是虞世基,得杨广宠任,挑衅权益,朝臣侧目。

…………

只不过褚遂良此人之前便是头角峥嵘,不管他有多瞧不上这个年青人,可他却不得不承认,其人勇于任事,是不成多得之干才。

苏勖赞叹连连,让人把褚遂良的笔迹好好收了起来。

虞世南这才点了点头,道:“我们一家人丁寥落,可不敢再有事了,褚希明那人有侠气,才学上也不让于我,我与他来往非常放心。

户部的职位是他回京以后的首要挑选之一,一来是有苏勖的情面在,应当是十拿九稳,二来则是户部是大部,轻易出政绩,另有就是他在晋阳干过工程,对户部的事情也比较熟谙。

北齐人魏收曾修魏史,以传记的情势把崔浩,邓渊等人所书接收出去,修成魏书一百三十篇。

现在他在秘书监任职,宦海上那些巴结之事他是真不在行,墨客气太重。

可惜的是,那人昔经常随于李世民身边,交游来往的人多是关西人,未曾结下甚么友情,也就是他们父子仓促离京的时候,得了些帮忙。

但书法的成就上,却得了虞世南真传,缺的只是日积月累的火候罢了。

褚遂良的字是他父亲褚亮亲身教诲,又曾在虞世南,欧阳询等书法大师门放学习,采众家之所长,一手字写的是瘦骨嶙峋,锋芒毕露,形神兼备,已有开宗立派之势。

现在人家作了吏部侍郎,位高权重,冒然前去拜见的话,很能够会得不偿失。

虞世南的父亲虞荔,文名盛于江南,老年得子,可惜没两年,虞荔就殁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