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明兵打野战的战役力不及习于骑射的清兵,这是天赋的限定,不易短期内窜改过来,但大炮的能力却非清兵所及。以是要舍己之短,用己所长,守坚城而用大炮,立于不败之地。只要在需求奇兵凸起、攻敌不料之时,才和清兵打野战。为了争夺时候来练习军队、加强城防,偶然还须在适那机会中与敌方媾和,这是帮助性的计谋。

[5]《明史·袁崇焕传》中引述他的奏章:“规复之计,不过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故任而勿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无益于封疆者,皆倒霉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觉得边臣甚难。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

[2]近人叶恭绰题袁崇焕墓有句云:“游仙黄石空余愿”。自注:“袁复兴督师,诸友饯别诗多以黄石、赤松为言,疑有所讽,惜袁不悟。”实在不是袁崇焕不悟;张良是功成身退而从赤松子游,袁崇焕底子没有机遇“功成”,天然谈不上“身退”。不过以他的热血热肠,即便是功成了,多数还是不肯身退的,必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袁崇焕不是明哲保身的“智士”,而是奋不顾身的“义士”。

大学士刘鸿训等都奏,请给袁崇焕大权,赐给他尚方宝剑,至于王之臣与满桂的尚方剑则应撤回,以同一事权。崇祯以为对极。应予照办。谈完大过后,赐袁崇焕酒馔。

袁崇焕又奏:“五年当中,窜改很大。必须吏部与兵部与臣充分合作。应被选用的职员便即任命,不该当任用的,不成随便派下来。”崇祯即召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王在晋,将袁崇焕的要求谕知。

周延儒揣摩到了崇祯情意,又乘机诽谤,说道:“臣不敢禁止皇上发内帑。现在安危在呼吸之间,急则治本,只好发给他。但是决非长策,还请皇上与廷臣定一耐久的方策。”崇祯大为同意:“此说良是。如果动不动就来请发内帑,各处边防军都学样,这内帑岂有不干枯的?”崇祯越说越怒,又忧形于色,统统大臣个个吓得战战兢兢,谁也不敢说话。[2]

袁崇焕还没有到任,宁远已产生了兵变。

袁崇焕于八月初达到,奖惩了几名军官,此中之一是厥后大大驰名的左良玉,当时是都司;又杀了晓得兵变预谋而不报的中军,将兵变安定了。

[3]对崇祯本应称朱由检、思宗、庄烈帝、怀宗、毅宗,或崇祯天子。本文以他年号称呼,是风俗上的浅显体例,有如称清圣祖为康熙、狷介宗为乾隆。

[1]陈子壮:“曾闻缓带高谈日,黄石兵筹在握奇。”梁国栋:“笑倚戎车克壮猷,关前氛祲仗谁收?忻看化日回春日,再上邢州护锦州。”傅于亮:“天山自昔凭三箭,辽左现在仗一夫。秉钺纷繁论制胜,笑谈尊俎似君无?”邓桢:“冠加荐角峨应甚,赐有龙文许自专(指尚方剑)。借箸独当天下计,折冲随运掌中权。”邝瑞露:“行矣莫忘黄石语,麒麟回顾即江湖。”“供帐夜悬南海月,辩才春落大江潮。”“衣布尚怜天下士,高歌谁是眼中人?”邝瑞露即邝湛若,广东名流,南海人,后助守广州,清兵破城时不平而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