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缘起缘灭惜别离[第1页/共2页]

凌芸此时已有些抽泣之意,凌恪见状忙道:“芸儿,时候不早了,让你丁师叔和涵哥哥走吧。”

丁益飞更加感到忧心忡忡:“师兄大恩大德,愚弟无觉得报,只盼师兄千万谨慎,莫要是以事缠累己身。”须知凌恪在北,聂沛涵在南,凌恪救聂沛涵之事当真非同小可,一旦被人揭露,轻则可说是“罔顾朝纲”,重则便算是“通敌叛国”。

聂沛涵心中亦对凌芸不舍,却也晓得拜别迫在眉睫,不得不走。他面上安静,上前安抚凌芸,道:“芸儿不哭,我必然会再返来看你的。我赌咒。”他从腰间取出一枚玉佩,递给凌芸:“这是信物,以此为证。”

*****

师兄弟二人说话间,第一辆马车上又跳下来一名七八岁的女孩,一双秋水剪瞳模糊含泪,对凌恪娇滴滴道:“爹爹,我舍不得涵哥哥。”

聂沛涵点点头,不再多言,与丁益飞复又上了马车,一起奔驰朝南而去……

人间黯然者,同来分歧归……

若非这一次南熙七皇子聂沛涵遭叛徒掳掠,被带往北熙作为投诚的筹马以媚新主原氏,他们师兄弟还不知要何时才气再次相见。丁益飞越想越是感慨,再次为师兄凌恪的仗义援手而感激不已。幸亏凌恪赶在叛徒觐见原氏之前拦下了七皇子聂沛涵,不然恐怕此时七皇子已沦为北熙俘虏了。

凌恪一向目送马车消逝在视野当中,才对身边方额阔脸的侍从道:“凌未,我们归去吧。”

十里长亭,原就是惜别之处。

凌恪忙将聂沛涵扶起,再道:“七皇子言重了。天气不早,快出发吧!”

白衣男人挥了挥手:“墨门弟子向来努力于南北同一之事,你我师兄弟一场,何必客气。”

南熙七皇子聂沛涵虽只十一二岁,却已生得器宇轩昂,风韵不凡。他兄弟浩繁,自幼相争,从未感受过手足之情,反倒是这几个月在凌府内与诸人相处和谐,也与凌芸产生了点滴兄妹亲情。

天下豪杰见势纷繁逐鹿。此中原氏旁支打着“清君侧、保家国”之名,逐步独大,仿佛成为公理之师。何如聂氏运营已久,兵力极强,战而不退。

自此原氏旁支与聂氏分庭抗礼,将大熙王朝一分为二。北为原氏天下,称“北熙”,定都黎都;南尊聂氏为帝,称“南熙”,定都京州。

凌未并非御前二等带刀侍卫,而是凌家忠仆,方才对守城将士假寄身份,不过是为了便利出城。凌未半生朴重忠心,凌府以内也唯有他晓得聂沛涵的实在身份。现在他看着马车远去的方向,心中也是顾虑重重:“大人,此事如果被人发明……”

白衣男人羽扇纶巾,非常文气,不过四十岁高低年纪。他对着第二辆马车上面孔夺目的黑衣男人道:“师弟,为兄只能送到此处。此去南熙,一起保重。”

凌芸心中虽有不舍,却也服从了父亲之言,小手拉着裙裾走回父切身边。聂沛涵瞧着凌芸隐含热泪的模样,又想起这几月在凌恪府上遭到的诸多照顾,心中大为感念,便快步走到凌恪面前,庄严道:“聂沛涵深受凌相大恩,来日必还。本日别离期近,请凌相受我一拜。”说着已缓缓下跪,向凌恪重重叩了头。

凌恪闻言微微感喟。当初他应师弟丁益飞要求,冒险救下南熙七皇子聂沛涵,却又担忧东窗事发,便一向将聂沛涵安设在本身府内,对外只说是远方剂侄。谁想聂沛涵在相府一住便是三四月,直至克日风声已过,他才敢联络师弟丁益飞,将聂沛涵送出城来。

聂沛涵闻言暴露浅笑,亦将右手小指曲折,与凌芸的指头相钩,慎重承诺:“我说到做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