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甬道向前,只需迈出十步,便能到达学子们今后学习的殿堂。昂首望去,一块匾额高悬其上,“踏月阁”三个大字古朴高雅,笔力雄浑。这踏月阁,即将承载着无数年青学子的胡想与寻求,见证他们在知识陆地中奋力遨游的身影。

贞启帝的圣旨如春日惊雷,刹时传遍四方。花都知府闻风而动,马上呼应。花都,这处四时皆春的人间胜境,温润的气候滋养着城中万物。而谦儒学院,选址于花都的中心地带,在圣旨下达后的短短一日以内,一座范围远超孟府的宅子便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莘莘学子肄业问道的崇高书院。

贞启帝浅笑着开口说道:“孔牧先生,近些年来可安好?光阴仓促,在您这位饱学之士身上,实在留下了很多陈迹啊。” 言语间,既有对孔牧的体贴,又带着几分感慨。

藏书阁的火线,是一片开阔的练武场。练武场的空中由坚固的石板铺就,练武场的四周,各式百般的兵器摆放整齐,长枪如蛟龙出海,大刀似猛虎下山,弓箭若弯月高悬,在阳光的晖映下,闪动着冰冷的寒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武者的热血与豪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每至凌晨与傍晚,都能听到学子们整齐有力的号令声。他们在教头的悉心指导下,挥汗如雨,刻苦练习技艺,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度。

持续沿着甬道前行,一座宏伟的修建便映入视线,这便是学院的藏书阁。藏书阁为三层木质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凝集着工匠们的心血与聪明,彰显着他们高深绝伦的技艺。步入阁内,只见万卷藏书整齐摆列在书架之上,从经史子集到天文地理,从兵法策画到诗词歌赋,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氛围中满盈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知识的芳香,令人沉醉。凌晨,第一缕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落在泛黄的册页上,为全部藏书阁增加了几分安好与平和的氛围,学子们沉浸此中,如痴如醉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穿过大门,一条宽广的青石甬道在面前缓缓展开。甬道两旁,高大矗立的银杏树整齐摆列,如同虔诚的卫士,冷静保护着这方知识的净土。金秋时节,轻风轻拂,银杏叶便如同一只只灵动的金色胡蝶,纷繁扬扬地飘落而下,不一会儿,就给空中铺上了一层富丽灿烂的金毯。偶尔,一阵稍大些的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声音好像一首轻柔的乐章,又好似在低声诉说着学院往昔的光辉与光荣。

此时,在东都的皇宫御书房内,氛围寂静厉穆。贞启帝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严肃而平和。下方,四小我恭敬地站成一排,等待着圣上的旨意。贞启帝的目光缓缓落在一名老者身上。

孔牧微微欠身,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恭敬地说道:“承蒙陛下顾虑,老臣闭关多年,本日听闻皇上旨意,特来赴命。老臣定当竭尽尽力,不负陛下所托,定要让大尉的学子们饱读圣贤之书,成为国度的栋梁之才。” 他的声音虽略显沙哑,但却果断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计。

他鼻梁高挺,鼻尖微微上扬,为他的面庞增加了几分倔强与固执的气质。唇线刚毅,嘴角常常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如同东风拂面,让人倍感暖和。他的双手,骨节清楚,皮肤略显粗糙,那是长年翻阅古籍、挥毫泼墨留下的印记,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他对学问的酷爱与固执。现在,他左手稳稳地抱着一摞厚厚的书卷,身姿矗立地耸峙鄙人方,尽显大儒风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