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暗有所指[第2页/共3页]

“陛下所言正解!”王应麟点点头,畴昔常听人言小天子不喜经史,而喜读地理条记,看来这个传言有误,陛下对典故也是知之甚详的,笑笑又道,“东晋成帝时,庾亮任中书令,执朝政。他为了防备西部边疆的仇敌侵犯,保举温峤到江州仕进,以加强防务。”

“官家分歧去吗?”倪亮问道。

雷池为历朝江北江防重地,畴昔蒙元在此也立有水寨,北伐以后为大宋内河水军夺占,并在此驻兵。船队进入后,并不需修建临时船埠,大船便可靠泊。遵循路程他们打算在此歇息两日,步军不及水军,长时候乘船,拘于狭小的船舱中也会感到怠倦和烦躁。而战马更是如此,这都需求歇息调剂。

“兵败后心胸惭愧的庾亮投奔温峤。温峤并不指责,请他保卫白石的堡垒,本身则抓紧练习水军,筹办与苏峻叛军决一死战。苏峻派了一万步兵,从四周包抄白石,冒死攻打,庾亮部下只要两千人,垂垂支撑不住。庾亮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挥刀猛冲。晋军遭到鼓励,愈战愈勇,终究杀退了叛军。庾亮见叛军败退,大喝一声,率晋军冲出堡垒,紧紧追击,斩杀数百名仇敌,获得大胜。杀掉苏峻,安定兵变,也算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计谋弊端而形成的丧失。”

“倪亮,听这周边虎啸狼嚎之声,此中必藏有豺狼豺狼,要让登岸宿营的军兵们必然要谨慎防备,不要为野兽所伤!”赵昺放下望远镜,看着无聊的倪亮道。

“倪都帅,如何这么欢畅?”这时谢枋得与王应麟两人连襟登上船面,看着倪亮笑呵呵的点起一队亲兵上了艘划子而去,问陛下道。

“嗯,东晋咸和二年历阳镇将苏峻结合寿春镇将祖约兵变,向京都建康打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敏捷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心政权的庚亮得知后,担忧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是以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别装了,朕如果同去,你又如何玩儿的纵情!”赵昺嘲弄道。

“陛下,恰是!”谢枋得点头道,“《晋书·廋亮传》有载: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便是指此地”

“两人知过能改,的确是善事。但毕竟大错已成,虽已弥补,可终丧失惨痛。若庾亮在判明情势后,尽早将苏峻肃除,而非待其做大。或是令温峤同时出兵,合力将其击败,而非让其不成越雷池一步,便无后事。”赵昺言道,“温峤实在也有错误,他在京都被困之事,因循保守,不肯违命出援,也是导致庾亮兵败,京都失守的主因之一。”赵昺批评道。

“哦,这恰是此典故的出处?”赵昺听了问道。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句成语他是晓得,但是因为世事情迁,地名变动也是极大的,常常同一个地名却因为边境,或是天然变迁,常常拗之千里了。正如他方才分开的宜城,现下在汉江南,可在战国倒是江北了。

“吾与王相皆是喜静不喜动,在一起论道、下棋也是其乐无穷。再者,岸上房屋完善,我们登陆只能挤占官兵的驻地,实在不当!”谢枋得道。

“呵呵,朕记下了!”赵昺笑道,“叠山先生家眷俱在,常日也没法远行,这里距江州和湖州皆不远,如果想出游,朕可遣船出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