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琼林宴(2)[第1页/共2页]

“这是秦王殿下,天赋子之子。”身边的沈达小声的答复。

席间飘飘然道,“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梨园花覆千官醉,愈觉君恩湛湛然。”

榜眼沈达授官从七品监察御史。

只见他丹凤眼,高鼻梁,朱唇不点自红,肤色偏白,形貌温润如玉,一身气度高雅含蓄,又贵不成攀。

夜来幽梦忽还堂。小烛灯,正诵经。相忆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考场。”

那庄景回远远的,昂首的一刹时,面前一亮,小声歌颂,“本觉得陆探花温文尔雅已是极致,却不知另有人真如玉质天成,贵而不华,也不知那银袍金冠的是哪位大人?”

少年状元陈博源被授大理司直,任命为凤翔府察看推官。

而群情最多的莫过于都城的几个世家公子,年纪悄悄,出身官宦,各个才貌双全,炙手可热,受人追议。

“那我吃了。”

谢十三游学数年,终究回家,现在又以三科礼部试第一的成绩再次颤动,只不过令人可惜不已的是谢十三竟错过了殿试,无缘天子钦点的状元郎。

探花郎陆佑涵授将作监丞,任通判陈州。

碧洗晴空,高亢的歌声传到耳中,忽远忽近的,清奇动听。

跟谢十三熟悉的都晓得他那里是真的病了,只不过是为了不肯插手殿试而找的借口罢了,至于为甚么,谢家公子当然不会奉告别人他不想锋芒毕露,招致杀身。外人要猜,那也不会猜到这一层,只会猜谢十三怕是又想着离家游学了。

其他入职进士另有太多,不再一一列出。

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游人络绎不断。

哑姑手里捧着一个油纸包,恰是刚才在路边棚子买来的油蜜蒸饼。

颜含玉捧着蒸饼还没碰到嘴就听一道熟谙的声音。

以谢仪之才,无人不信谢十三不会夺得魁首,连中三元对谢仪来讲轻而易举,可恰好终究结局不如人所料。

此事是后话,临时不提。

鼓声清脆,震于天涯;笛音缥缈,如梦如幻。

还异化了不远处的呼喊叫卖声,竟独特的能稠浊在一起成为美好的音乐。

“秦王?”庄景回赞叹,“也难怪气质崇高,却本来是先皇子嗣。”

复试最后登科的人数为一百六十八人,多是东南西北各地而来的考生,亦有汴京的新起之秀。

哑姑只悄悄拍拍肚子,又摇摇手。

陈博源和陆佑涵的官位虽是八品,可他们毕竟还年幼,都未行加冠礼,天子故意磨炼,外放磨练两年再加以重用。也由此可见天子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出身世家就授以高位。

每年三月金明池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间粉蝶,树上黄鹂,斑斓春光,美轮美奂。都城住民倾城而出,争纷到金明池郊游。

前两个月被关禁闭的楚王殿下也紧跟在天子身后,一身朱袍红裳尽显高贵,那楚王殿下中间站着的是一袭银袍白裳,金丝绣线衣衿,云纹腰带,身挂金鱼袋,一只白玉佩悬垂的秦王殿下。

有宴会自有百戏演出。

琼林宴也是给各进士落第者赏封之日,内监会大声宣读旨意,声声响彻全部琼林苑,就算在这琼林宴以外看热烈的百姓都能听到天子赐下的封赏。

“哑姑你也吃一个吧?”

哑姑笑着朝她摇手。

君臣百官都在临水大殿前旁观,有酒有菜,举杯相敬,相互庆祝。

再有击登闻鼓的沈达,其不畏强权,勇于揭露,又有才调,深得天子看中,复试通过以后,又以策论得天子承认,天子钦点榜眼。

当然布衣百姓都不会闲着,为了一睹天子的圣驾,为了争看少年状元郎的风采,另有新登科的考生,争相朝着驾撵仪仗张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