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叶,元朝开端直接统辖全部藏区,结束了青藏高原400年的分裂盘据局面。元顺帝时封蒙古贵族卜烟帖木儿为宁王,率蒙古兵士镇守柴达木处所。1955年秋,在格尔木农场第一功课站高山造田时,发明元朝纸币一包。1958年冬,在诺木洪发明一具蒙古族武将的干尸。

格尔木地质地貌格尔木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地貌庞大,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山势高大,气势澎湃。该市居天下屋脊,境内雪峰连缀,冰川广布,冰塔林立,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天下之最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549米,高大矗立,宏伟绚丽,是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盆地阵势平坦,沙丘起伏,绿洲陷显,盐湖、碱滩、池沼浩繁,此中察尔汗盐湖是天下是最大的盐湖,号称“盐湖之王”。

1934年,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哈蒺克族大众因不堪忍爱新疆军阀乱世才的反动统治,抖擞抵挡得胜后,开端由新疆向甘、青、新鸿沟迁徙,1936年哈族约4000户、30000人东逃,途中蒙受乱世才军队的追击和轰炸,人畜伤亡很大,来到甘青地区后,糊口很困难。1939年前后,格尔木一带也成了哈族常常活动居住的处所。青水兵阀马步芳一开端操纵回族和哈族信奉伊斯兰教这一干系,棍骗哈族,厥后向哈族要款派差,大量讹诈其牲口和财产,又强拉壮丁修公路,使哈族糊口更加贫苦不堪。马步芳还教唆民族干系,导致哈、蒙、藏等民族间耐久残杀掳掠,游牧于格尔木的蒙古族被迫迁出本地,流落到诺木洪和甘肃北一带。哈萨克群众也过着耐久泅水流亡的磨难糊口。

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铁路特大桥,海拔3800多米,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第一高桥,它共有20个桥墩,此中有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独一30厘米。

格尔木元朝覆亡后,宁一卜烟帖儿于明洪武七年(1374)降明,次年被封为安宁王,仍驻守原地。明朝于其地设立定安、阿端、曲先、罕东四卫。史称“西宁塞外四卫”。这时居住的民族以撒里维吾尔人(又称黄头回纥,即今裕固族的前身)为主,也有藏、汉、蒙古族等。格尔木地区曾属于四卫中曲先卫活动范围。明武宗正德初年,东蒙古进入柴达木地区,残破四卫,役属诸番。16世纪中叶,蒙古土默特部首级俺答汗率数万人进入青海地区,约半个多世纪后,这一支权势渐衰,占有青海的是蒙古喀尔喀部。明崇祯九年(1636)秋,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在其首级固始汗的带领下自今新疆伊犁进入青海,几年后略定卫藏,统治了天下藏区。

西王母瑶池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是玄门信徒崇拜的神湖,距格尔木郊区250千米,海拔4300多米,东西长约12000米,南北宽约5000米,面积60多平方千米,最深处达107米,湖面呈快意形,是玄门信徒不远万里来此朝拜的目标地。

唐古拉山口为青海、西藏两省(区)分边界,海拔约5231米,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距青海省格尔木市604千米。山口立有为修建青藏公路而献身的群众束缚军雕像记念碑,海拔高度碑以及“军民共建兰西拉光缆工程完工记念碑”。

格尔木市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夏季冗长酷寒,夏季风凉短促,降雨量年均匀仅41。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日照时候长,年均匀高达3358小时,光热资本充沛。唐古拉山镇辖区,属典范高山地貌,气候酷寒,独一冬夏两季,年均匀气温-4。2c,极度高温35c,极度高温-33。6c。无绝对无霜期。年均匀降水量284。4毫米,年蒸发量1667毫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