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科幻世界》的来稿[第1页/共3页]

又拆了七八封,还是没发明能够让他眼睛一亮的作品。姚陆军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起家,去给喝了一大半的茶杯续了杯茶水。回本身办公桌的途中,看到王金康的新作《敬爱的机器犬》已经到了编辑部主任田子意的手里。年过半百的老田正翘个二郎腿,优哉游哉的沉浸在王金康缔造的设想天下当中,看得姚水兵这个科幻迷眼热不已。

1997年,由中国科协主理,《科幻天下》承办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97\'Beijing/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cience/Fiction),不但对科幻在天下的推行起到了极大的感化,更是让《科幻天下》的发行量翻番,从97年的不敷10万册激增到20几万册。

拿起上面的一份稿件,信封很大,并且可贵的还是一封登记信。

杂志的火爆赢利倒是其次,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摆脱一向以来的稿荒的局面,带来了稿件的激增和井喷!现在,几近每天收到的作者来稿都要用麻袋装。仅凭杂志社有限的几个编辑,除非是在杂志社颁发过文章。留过大名的老作者,对于大量的新作者,要想一字一句的看完他们的来稿,几近不太能够,如同高考阅卷教员一样,看个一两百字的开首,是否持续看下去还是扔渣滓桶,根基上就能有个定论了。

“SC省四方市四方中学高二,王子安――莫非是个教员?”姚陆军扫了眼寄件人和地点。拆搞拆很多了,姚陆军也拆出了些门道出来,比如,来搞者的职业,偶然候他凭对方的地点就能猜个一二三。这“四方中学高二”,姚陆军第一个想到的,对方能够就是一个教员,并且多数还是教语文的。因为如果是门生,断不至于不留详细的班级而只留一个高二。

作为天下硕果仅存且最大的科幻文学杂志,《科幻天下》开民风之先,早在1996刊载了一篇川大留美传授易丹的长文《我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以后,就开端为杂志社上到社长,总编,下到浅显编辑装备计算机,推行无纸化办公。风俗了电脑的编辑们最但愿接到的当然是email电子稿件,如许不但便利他们浏览,审稿,连排版工人也简朴费事。可惜,到目前为止,莫说email,连他们接到的“纸mail”稿件,99%都是手写体。姚陆军看稿也有小半年了,稿件没有一万份也有一千份,除了山西娘子关水电站的阿谁“刘电工”来稿全数用电脑打印外,其他稿件,全数都是手写体。

感谢统统订阅,投保举票和投月票的朋友!(未完待续。)

“此人对本身的稿件倒是信心实足。”姚陆军心想,平时收到的稿件,绝大部分都是平信,寄登记信的少之又少――又不是饿死鬼投胎,没需求啊。

连续拆了十封来稿子,姚陆军并没发明甚么优良之作。不过这也是常事了,编辑部每天接到的来稿几十上百,能够有一两封达到出版的标准,也就不错了。因为《科幻天下》的版面有限,每个月能够出版的文章,也就十来篇。而这十几篇文章中,还要留一两篇本国名家的译文,一些推介科普性子的文章,比如“主编专栏”――主编的漫笔,寄语;“图说科幻”――先容外洋科幻大牛;“科幻影视”――先容近期风行的科幻电影等等。以是,能够出版的海内作家的文章,也就堪堪八/九篇,十来篇,均匀算下来,统统编辑,三天赋气碰到一份够格的稿件。刚才来了老王和何西的两篇必定够格的稿件,坦白说,姚陆军并没希冀本身明天能有甚么收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