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初露锋芒[第1页/共2页]

身为江东之人,前朝的跟随者,顾新这个御史大夫,天生就比其别人来得低一等。不参与两党之争,不但是他本身最想做的,也一样是其他两边想看到的。

更何况,廷尉虽贵为九卿大员,但比起三公之首的丞相,明显还是差了一个层次的。

礼这东西,早已经在战国当中被毁于一旦。但,就是这已经残破不全的东西,又随时能够成为两邦反目标来由。说得明白点,礼,不过就是面子罢了。

“诸卿觉得呢?”

“此乃陛下家事,臣等惶恐,不敢妄言!”

三请受之,固然已经被用烂了,但是却屡试不爽。

自二十年前以来,在太子和三皇子之间,楚皇还是第一次说出这般棱角清楚的话来。

毕竟,御史大夫虽为三公,但多少有些鸡助。更是要冒着一些和前朝勾连上的风险,实在是不值当。

“儿臣服从!”

楚皇还是没有挑选问三皇子,而是持续对着底下的朝臣们问道。

顾新语气轻松,更是带着几分自我调侃的味道,引得大殿之上的楚皇也微微轻笑了起来。

因为,齐使如果不在,齐人还能够自欺欺人当作不晓得,杜口不提,乃至都不会想到这方面。

“是了,朕还真差点忘了。”

那廷尉名叫李匡,本乃是行伍出身,天然是忠心于季术大将军的。本身也是令行制止,律法之事上,未曾有过涓滴公允,倒也深得楚皇之喜。

“哦?”大殿之上的楚皇,一样轻咦了一声,仿佛来了几分兴趣,身子都微微向前倾斜起来。

顾新的这番谈吐,令一旁的景彻又暴露了一丝笑容。

齐国再如何说,也是三大国之一,本已败北,声望大跌。如果这最后一丝遮羞布都要被人揭落,那就真的要受天下的嘲笑了。

此中各种启事,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两党之争罢了。

说话的,恰是同为三公之一的顾新。

“自古以来,长幼有序……”

“七弟本是双喜临门,儿臣在外颇多,自幼便少与七弟靠近,此番人生大事,儿臣岂敢拂七弟之美事?”夏栩拱拱手说道。绝口不提夏桓的政绩和军功,更是避开了齐楚的面子,只谈兄弟之情。仿佛,他会承诺,更多的是为了弥补夏桓普通。

终究,到了最后,楚皇才像是回过神来普通,对着三皇子夏栩问道。

“顾卿,何有此言?”

“儿臣惶恐,太子之言,实不敢当……”夏桓行了一礼,回绝道。

季术不在,还这些臣子当中,还当真没有一个有分量能和景彻较量的。

楚皇的声音不大,可听在朝臣们的心中,倒是震耳欲聋。

最早站出来的是一个身穿红袍的文官,只是,此人虽为文官,但却生得孔武有力,在世人当中,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本日,齐使抵京,缔结国书。现在,楚齐两国结为秦晋之好。齐淑女懿,已为齐皇册封为公主。齐国与我楚国,具为大国,按礼,七殿下一县之君,天然显得失了礼数。”

“丞相大人……”

太子没有再谦善,乃至,楚皇的这句话令他都感觉非常地惊奇。

“嗯。”

“但,尊卑乃立国之本。太子乃是国之储君,抢先禀。”

那人的话音刚落,坐在百官之首的丞相景彻便摆了摆手,轻晃了晃头,笑着说道:“廷尉大人此言差矣!如果七殿下弱冠娶妻也就罢了。现在,殿下前有政绩斐然,后军功彪炳,此等大功岂可不赏不赐?廷尉大人既为廷尉,更当明我大楚律令。岂闻有功不赏,有过不伐者?”

顾新那明目张胆的圈套挖了下去,没有魄力的人,天然不敢去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