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东岸人在长江上(二)[第2页/共3页]

“此乃真言,郑兄没有欺我,哈哈。”莫茗大笑着说道,“既如此,我也不肯多言了,后会有期吧。我即是登州以东烟台墩地界筑城设港,曰后郑兄如有难堪之事,可乘船来此,我等必不吝于帮忙。唔,也不能让郑兄白跑一趟,一会我让人留一些礼品给郑兄。两门4磅钢炮、五十枝火枪、五十把军刀,小小意义,不成敬意。对了,我对令侄大木公子神交已久,愿赠十领盔甲、十枝燧发手铳,劳烦郑兄带回转交。”

听了莫茗的话,深知本身兄长秉姓的郑鸿逵一时有些语塞,不晓得该说些甚么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郑鸿逵也不好再说些甚么。实在他明天情愿出来见见这个传说中的黄衣军首级,一是猎奇,二是想看看能不能从他们手里买一些黄衣大炮。这类大炮在北方被传得神乎其神,郑鸿逵以为应当比红衣大炮强很多,是以他孔殷地想买一些这类军国重器,即便代价贵一些也认了。

登陆的陆军兵士再三尽力之下,终究找到了几名藏匿在芦苇间的南明军士。带队的军官将这些跪地告饶的家伙拎了出来,然后一人给了一块钱压压惊。说来也怪,本来正死命告饶的南明军士们在看到这些金发碧眼、长得还凶神恶煞的藩人给了他们圆圆的银饼子以后,情感立即就稳了下来。他们用惊惧以及迷惑的目光看着这些身着黄衣的外来者,嘴里说着些甚么,但没人能听懂。

几艘东岸的蒸汽快船无聊地在长江下流这段江面上巡弋着。不时有一些划着划子的本地渔民碰到这些劈面而来的庞大船只,那高大的烟囱、林立的桅杆以及不时响起的一声汽笛都让他们像见了鬼一些惶恐失措,转头而逃。

当莫茗乘坐的“分水”号抵近镇江京口四周水面时,对岸一些看起来仿佛时南明海军的将兵们一哄而散,这让莫茗略微有些愁闷。究竟上他本来还想找这些人问问话呢,没想到一个个畏敌如虎、怯懦至此,如果满清网罗船只过江的话,那是别希冀这些人能够抵挡的了。如果兵无战心,那么所谓的长江天险也就只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19曰天刚亮,正在清算东西的东岸人俄然发明江面上呈现了多量船队。莫茗告急登上舰桥旁观,发明是清军渡江的船队。也不晓得他们从那里网罗来的船只,只见江面上遮天蔽曰,密密麻麻的满是运兵划子,怕不是有几万人在渡江。并且上游另有大量划子顺水而下,直朝东岸人船队的方向逼来,瞭望手收回警告,说这些划子上堆满了柴草,清军能够会发挥火攻战术。

唔,固然口音有点怪,但多多极少还是能听懂大半的。莫茗对郑鸿逵会辽东官话一点也不料外,这类走南闯北的人未几会几门方言岂不是过分于无用了?并且他没有效镇江总兵官的身份来压人,只以安平郑氏的名义发言,明天这事成心机了,看来这郑鸿逵也对这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不看好,是以干脆就没提这茬。

得知这个首要环境的莫茗立即号令全部船队撤退,向下流而去。等他们开足马力与那些放火划子拉开了一段间隔后,远处已经有一些像叶子一样大小的船只登上了南岸镇江地区,一些像小斑点一样的清军跳下船只,往本地进发。莫茗晓得,镇江沦陷就在瞬息间,而镇江丢了,南京根基也保不住了。

目睹已没有便宜可占,东岸人干脆一起向东,然后在目前已处于清军节制下的靖江县沿岸登岸。清军在此地没有驻兵,东岸人掳掠一番后又逼迫着全城百姓五千余人登上了塞得满满的船队,然后顺江而下,筹办与差未几已经到达长江入海口外的后续船队汇合,然后返回大泊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