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2页/共3页]

不过他也不想想,他已经拥立了衡王,再和福王一系的南明勾勾搭搭,这如何看都属于脑筋不普通的人所为。也难怪当初赵应元要拥立衡王的时候人家死活不肯承诺,实在是此人至心不靠谱啊!如果南明真的许了你个甚么爵位和军职,前提是要你将衡王解送到南京,你是承诺呢还是不承诺呢?如果承诺的话那么衡王将如何自处,而如果不承诺南较着然不会给你好神采看,这类逻辑混乱、前后不一的事情也就赵应元这类政治才气无穷靠近于为零的粗鄙武夫才会做得出来,没的叫四周人齿冷。

在查抄完这段时候内烟台要塞各项事情后,闲极无聊的莫茗又将挺身队与军夫队拉出来练习。东岸兵士们的炊事还算不错,每餐玉米粥管饱,别的另有油汪汪的咸鱼佐餐,赶上宰杀牲口的时候大伙儿还能捞着一些肉吃,是以他们的体力相称不错,足以支撑他们在酷寒的夏季停止户外练习。

除了利尻岛外,东岸人现在数安设在烟台的人丁最多。此中,烟台堡以北的芝罘岛地区安设了超越两万人,而崆峒岛上另有四千人,算是最大的移民聚居区了。这么多的人。夏季天然不会让他们无所事事地缩在临时板屋里,除了隔三差五地插手一些说话、规律学习外,他们干的最多的活,就是用储存在船埠上的修建质料修建烟台堡以北芝罘岛上面的海防炮台、陆防要塞、灯塔、门路、虎帐、堆栈等设施。当然,需求的民居也在修建之列,只不过那要比及以上这些设施都修建结束后了。

赵应元此人说实话还是有些野心的,这从他强行拥立衡王便能够看得出来。不过此人意志不敷果断,清军势大就奴颜婢膝想要投降,清军如果势弱就不屑一顾,这类降叛不定的人谁能看得上他?清军抓到了估计也是一斩了事,这类人志大才疏,既没甚么才气,也认不清面前情势,败亡只是迟早的事。传闻他比来还在联络驻兵江淮一带的明总兵刘泽清,仿佛是筹算在南明那边谋个职位。

而这场战役一样在青州城内的各路武装首级们中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待清军粮尽退兵后,内乱尽去的各路首级、当家的、盟主们便对下一步的行动展开了争辩。有人主张趁着清军退兵的大好机会去山东广漠的乡间闹上一闹,有人则主张东进登州府投奔东岸人,当然更多的人还是主张留守青州。赵应元这厮固然是此次抗清行动的调集人,但声望也就那样,他镇不住这些七嘴八舌的各路豪杰们,是以只能有挑选性地拉拢一些与他的主张比较附近的人。

前提都这么优厚了那还等甚么?晚了的话说不定人陈抚台不欢畅了,今后大师十足赋闲回家,那还玩个屁啊!是以,登州城内一干无节操的文官胥吏们纷繁喧华着要投降,可奇葩的是本来是匪贼出身的杨威杨副总兵却比他们多了那么一点节操,他不肯降!或者说他临时不肯降,仿佛还在张望风色。

天杀的!这个时候还张望甚么风色?莫非青州城里以赵应元这个伪顺余孽为首的泥腿子、江洋悍贼们会成事?别谈笑了,他们要能成事,那东岸黄衣贼岂不是能打到沈阳去?唔,说到东岸黄衣海寇大师就纷繁牙疼,登州城里的诸位缙绅哪个没受过他们的剥削讹诈,哪个没被他们掠取过耕户?真真是贼寇性子,与那闯逆是一个路数,难怪会当那啥劳什子宁海防备使,迟早被大清王师一鼓而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