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悠闲的战争岁月(四)[第1页/共4页]

公元10世纪,中国辽朝的五国部节度使统领着库页岛。

1679年,松前藩在库页岛的久春古丹制作临时性的渔民居居处,并开端与本地爱努族住民停止贸易。

1679年,来自松前藩穴阵屋的久春古丹在库页岛设立城镇大泊町,日本人开端在库页岛开辟渔场。

1858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割让库页岛。1905年,日本又通过《朴资茅斯条约》获得库页岛北纬50°以南地区,即南桦太。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库页岛全境被日本统治。

1368年,元朝灭亡。败走漠北,落空对此岛的节制。

库页岛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对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国交界。地形南北狭长,面积约76400平方千米,其形状如鱼,具有超越6000条河道及1600个湖泊,天然资本丰富,物产充盈。

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军官赫沃斯托夫的舰队在库页岛南端的久春古丹攻击了松前藩藩主的税务所,燃烧堆栈,并宣布库页岛为沙皇俄国统统。俄日之间开端为库页岛的归属产生武装抵触。

1689年,清当局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沙皇俄国因为清当局在库页岛上没有正式驻军,调派远征军(由兵士和犯人构成)攻击库页岛北端,杀散赫哲族住民,修起营舍并开采煤矿。而后俄国开端了其征服库页岛的过程,与本地土著和占据南部日本权势展开狠恶斗争。

库页岛的称呼来自于满语:sahaliyanulaanggahada(黑龙江嘴顶),俄文音译为Сахали?н(萨哈林),皆是满语“黑”的意义。库页岛在中国唐朝称“窟说”(音悦)、“屈设”;元朝称“骨嵬”;明朝称“苦夷”、“苦兀”;清朝称“库叶”、“库野”、“库页”。在爱努语中,该岛称为“kamuykarputyamosir”,该称呼的含义为“神在河口缔造的岛”。日本称库页岛为“北虾夷地”或“桦太”,此中“桦太”的称呼则源自“karput”的对应的汉字,也就是“河口”的意义。[2]因其处于黑龙江口的位置,故汉语名为“黑龙屿”。

据《东亚史》。自唐始,中国就对包含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统辖。[3]

清朝期间

元朝之前

汗青沿革编辑

1635年。江户幕府松前藩藩主松前公广派家臣村上扫部左卫门巡查库页岛。而后又于1650年、1689年、1700年前后派家臣巡查该岛。

1308年,骨嵬王善奴等遣人来要求归降,并每年交纳毛皮税,以海东青、貂鼠、水獭、海豹皮等为进献。

1790年,松前藩调派松井干藩和新井隆助到岛上窥测,并在库页岛南端的白主设置阛阓。另一方面,日本派人与沙俄会商朋分该岛。

1635年,松前公广派村上扫部左卫门巡查库页岛。

1709年,康熙天子调派三位耶稣会修士测量天下版图,耶稣会士得知有一大岛,翌年第二支由满族人构成的测量队胜利地横渡鞑靼海峡达到了库页岛。

1295年,日本日莲宗第二代祖师日持上人前去库页岛布道,并且在岛上建立日莲宗据点。

国土争夺期间

1246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征东招讨使塔匣剌讨伐库页岛上的骨嵬部(阿伊努族),但未能成行。而后四次大范围讨伐骨嵬部,始终未能胜利。骨嵬人多次越海劫夺,元军无可何如。至大元年(1308年)。1264年,蒙古帝国派3000雄师攻占库页岛,本地住民“骨嵬”向蒙前人朝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