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阁部请饷[第1页/共3页]

别的,再无任何军事摆设,也没有在朝会及暗里场合透露对南征的火急性,倒是一心忙于大顺恩科之事,这令文武都是奇特。

兴安王王得仁部原是顺贼荆襄驻军,为顺贼大将白旺一手打造,属李自成部南边兵马精锐,可惜因为王得仁和王体中造反使得军心丧失,现在可谓能战者万余最多。

皇后李翠微也问夫君为何不南征,陆四笑了笑,奉告老婆道:“现时南征,南边那条破船倒是能够同心,对我无甚好处。缓它一缓,我估摸着南边那条破船多数自个就能沉一半。”

也就是江南敷裕,能够支撑弘光朝,不然这弘光朝打建立起,就要面对崇祯朝一样的了局。

所谓四镇,乃指忠王阿济格部、辽王吴三桂部、秦王左梦庚部、兴安王王得仁部。

那位获封秦王的左梦庚回到武昌后,一件闲事都没干,帮衬着修建他的秦王府,真是治府绚丽,日费令媛。而武昌城因为他爹左良玉的放火及屠城,存活百姓不过几千人。

更要命的是,弘光朝不但是四王的四镇兵,别的另有康天孙武进部、凤阳总督马士英部,又有江督、安抚、芜抚、文武操江、郑鸿逵、郑彩、黄斌卿、黄蜚、卜从善等八镇,共兵又是二十余万,计饷二百四十万。

四镇兵中,论兵马最多当属秦王左梦庚部,其部用饷者高达二十七万余人。

虽说大顺对南明实施了严格的动静封闭,但有些间道还是不能肃除,是以南京方面在陆四即位称帝后的第九天就从间道得知了这一动静。

“臣皇皇北上,岂真南北分治哉!...忠王阿济格忠信可嘉,与顺贼有不共戴天之仇,今为我朝所用,岂可到处刁难!臣迩来与忠王多议,以此镇兵精锐北进,必能直捣黄龙,收取开、归,南、汝诸府,其志甚锐。

说得刺耳点,南都现在就是个烂摊子。

朱存仁更表示若雄师南下,他当随军共为前锋,之前明亲藩宗室之首身份,对南边宗室晓以大义,使国度得存,使家属得存。

...臣前番多次请粮,然至今数月粮草调拨寥寥,世上宁有不食之卒可杀贼乎?...近阅诸臣条奏,但知催兵,不为计饷,天下宁有不食之兵、不饲之马,能够进取者?目前但有饷银可应,臣即躬率槖鞬,愿与忠王为诸镇前驱。”

想历代建国天子,哪个不是龙袍加身以后便迫不及待要一统四方的,如那宋太祖,如那明太祖,无不如此。

官方对于北伐也罕见支撑,有人作诗称:“一年血比五年税,今岁监追来岁银。加二重头犹未足,连三背工急须称。不幸卖得贫后代,不饱奸胥一夕荤。”

江南奴变之前,弘光朝的财务支出实在就很困难,当年潞王即位之时筹办发恩诏减免赋税,以调换百姓对他这个远支宗王入承大统的支撑,从而争夺民气。

史可法的意义是崇祯年间的三大饷都不能费除,除了辽饷变个项目,练饷和剿饷原封不动收取,别的还要征收加税。

当初为了安抚住四王,弘光还是很漂亮的一次给四王发了半年饷,何况四王驻地的屯粮、商税也拨给了四王,是以在弘光看来即便还出缺额,也不会太大,故而四王此时当主动进取为国度分忧,如何能以粮饷不敷不肯进取呢。

左梦庚部虽兵马最多,然成分庞大,据兵部估测实际能战之兵最多四五万。

奏疏乃督师阁部史可法所书,疏中内容只一条,乃为忠王阿济格请饷请粮。

次者忠王阿济格部,用饷者八万九千余。

辽王吴三桂部兵员起码,只不到四万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