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关[第1页/共2页]

多铎试图以太宗遗言压抑代善。

以他的身份同声望,是绝对能够压抑多尔衮留在京中亲信的。

见多铎语滞,阿巴泰、济尔哈朗等支撑媾和出关派自是活泼起来,纷繁出班进言出关于大清的各种好处,不出关又于大清有何弊处。

代善冷哼一声,看向那瘫坐在地的孙之獬,痛声说道:“如此辈,口中尽是品德忠义,看起来皆是国度忠臣,实则尽是一帮奸小!我大清若亡于北京,此辈汉官还可为贼顺效力,我满洲一族莫非也要向贼人跪膝称主子吗!”

汉人有首诗叫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那崇祯但是直到死都想跑出北京的!

太宗皇太极身后的第五天,多尔衮和豪格争论不下时,便是代善出面调集议政王集会,共同议立嗣君。

见状,本是多铎那一边的太祖宗子禇英的儿子、多罗贝勒尼堪同护军统领图赖也是踌躇起来,不知是否还要对峙。

而前明崇祯天子不就是叫他那帮臣子们坑死的么。

这北都城中放眼看去,另有谁比代善更具声望?

最后,煤山吊死了。

多铎拿太宗的遗言压抑代善,代善反过来拿多尔衮的话来压多铎,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了。

出关,毫不是软弱和无能!

风向开端一边倒。

反观顺贼那边,代善一样以为这帮贼寇也是鼠目寸光,妄图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窃得北京,却不考虑趁大清现在急难赐与致命一击以绝后患。

多尔衮的亲信锡翰出面了,称当前二王在外率军苦战,朝廷却要草率与顺贼媾和,这不是寒了在外十数万八旗将士的心么!

现在这局面,可比当初严峻很多。

有此动机,代善便对峙出关。

可大臣们却不让他跑!

这也是高傲格、多尔衮争位后,代善第一次在朝堂之上表白本身的定见。在此之前,他向来赋闲在家,不问国事,前两次议政王大臣集会也均是不置一辞。

可现在,老天爷又给了诸王之长一次重新出山的机遇,代善当然要顺势而起,便是不为他本身,也当为儿孙们争上一争。

多铎虽尊敬二哥代善,但他与多尔衮、阿济格是一母所生,现在多尔衮和阿济格又领军在外,倘若北京就此同顺贼媾和,置他那二位兄善于那边?

再不及时改正,大清就真的完了!

“今既得北京,怎可等闲放弃!”

国主福晋哲哲和圣母太后布木布泰本是没甚么主张的妇人,又见诸王之长的礼亲王都同意出关,其他王公大臣也都持此议,心下便都有了既然大伙都说关内留不住,那不如趁早出关好的动机。

多铎一时语滞,能插手议政王大臣集会的王公大臣们哪个不晓得这北都城的实际环境,他现在就是多说几成,也立马会被这帮人戳破,尽而群起攻之。

是啊,一个连辫子都断了的汉狗在这叫唤死守北都城,这安的甚么心机!

“若不出关,莫非要使天子重演前明崇祯之旧事不成?”

打出去,收回来,且还能再蓄力,劲道比前次更足,那才是豪杰!

等大清这只猛虎胜利收回拳头蓄力后,贼人们哭都来不及!

而这时,一封来自遵化的告急军报让媾和之事完整通过。

国度大事,能由一莽夫胡乱施为吗?

军报说漠南喀尔喀蒙古苏尼特部的腾机思、腾机特兄弟俩举旗造反了,大清如果还不出关的话,就是顺军肯撤回关外的兵马,他们也回不了故乡了。

集会上,多铎见兄长多尔衮和侄子豪搏斗的短长,一气之下便提出:“不立我,论年纪,该当立礼亲王代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