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继续往南[第2页/共2页]

这时,一向几近没有说话的右都御史文博远,却不慌不忙道:“戚将军运筹帷幄,实乃我军大幸,只是奏请朝廷南下之事,就不必了”。

“二位大人,实不相瞒,戚某已备好奏折,请朝廷准予:浙江本地一带持续留人巡查,暗中抽调兵力南下”。

“当然,为稳定军心,免生非议,还请诸位大人多多包涵,尽量不要过分张扬……”,身为军中主将,戚继光天然晓得职责地点。

对江浙境内好多衙门的官吏还说,还从没有见过这么多朝廷大员前来,对他们而言,都城来的个个都是‘上差’,大家皆是‘钦差’。

……

既是如此,他这个六品就当仁不让了。

这位右都御史缓缓放下茶杯,悄悄的回了一句:“仲侍读,你说说看”。

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世人连连点头:“对对对,有劳戚将军,叨扰将士们了”。

文御史果然说话算话,非但愿做背后支撑,更情愿放权给年青人。

“有事理,有事理啊……”,世人不由再次点点头,纷繁望着桌上的舆图。

文御史连连点头浅笑……

连同宗武在内,世人立即退下,营中只剩他们三人。

仅是这一番先容,就要老命了。

“戚将军,老夫年龄已高,有些话都听不太清,有甚么事儿,就与仲侍读说”。

当然,这此中并不包含身为监军的文博远、侍从协理仲逸,另有英勇千户所千户林宗武。

六品如何了?过了河的卒子可当車……

果然是名将,大要不为所动,实则早已明察秋毫。

现在,又来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文博远作为监军、翰林院侍读仲逸随行协理,专司东南抗倭战事军中将士的功过、奖罚稽查……

说的当真,听的细心。

老头年龄已高,口碑极好,有很高的声望,戚继光天然恭敬这位老前辈,他亲身端过一杯茶,笑道:“从都城到这里,路途悠远,就是年青男人也扛不住,文大人老当益壮,实在令长辈敬佩”。

戚继光上前道:“若二位大人能一起署名奏请,戚某这便派人送往都城”。

这句话对眼下江浙本地一带来讲,是最贴切不过了。

不管何人,不管何职,本日都要与将士们在一起了。

除处所三司的人外,大多都是京官,品阶不异、附近者,彼其间并不陌生,见面以后,天然少不了一番客气酬酢。

……

戚继光笑道:“当初与鞑靼军构和,仲侍读一展风采,本日有甚么高见,可千万不吝见教啊”。

固然,仲逸之前已通过师兄来的手札,几近对这里的战事了如指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