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践行(第一更,求月票)[第2页/共3页]

“江北的防务临时还不需求考虑,只是这公事又岂只限于防务,众所周知,两淮的盐税能够说是两淮底子,就次去扬州,为夫不得不考虑这扬州的盐务……”

不露声色的听着郑侠如的讲授着他制定的考成法时,朱明忠的心底多少有些绝望,毕竟,他的这些建议,并没有从底子上处理题目,没有从底子上增加盐税,能够说完整分歧适朱明忠的但愿。

看着郑侠如,朱明忠反问道。

足足二百万两的礼金!

面对盐商们的“贡献”,既便是见惯了大手笔的朱明忠,这个时候,也不由感慨着盐商们的富庶。

虽说晋省的盐商在客岁被一网打尽,但是空出的市场当即被江南等地的盐商吞占。或许他们的力量尚不及晋省盐商,但这不过只是时候题目,几十年后,这些江南籍的盐商,就会像当初的晋省盐商普通,为世人所嘱目。也正因如此,这些江南籍的大小盐商才会对经略使戴德戴德,乃至为其备下了一份不菲的新婚贺礼。

“……跟着风车引水和晒盐技术的推行,估计本年两淮盐场全改晒盐之法后,各盐总产量可达百万引以上,超天启年间十万引,不过因为河南、特别是湖广等地盐路不靖,估计明天最多仅能售出50万引……”

“这五十万引,能够解出多少盐税?”

“待到了清河以后,必然要记得组嫂子来封信晓得吗?”

这才是最首要的,如果不能证明他是朱慈焕,那么对于世人来讲,这王士元不过就是他朱明忠拿出来欺世盗名之徒罢了。

由此可见两淮盐税于“我鞑清”的首要性。一样也能够让人看到两淮盐税的“潜力”。固然一百年后庞大的人丁基数是现在所没有的,但是现在的盐价一样远高于乾隆期间,如果筹划恰当的话,从两淮盐场获得三四百万两的税收是不成题目的。

在朱明忠与郑胜利等人告别的时候,在另一边,董夫人紧紧的接着郑灵的手,双目通红的说道。

因为大运河已经开端解冻,这扬州城又一次开端热烈了起来,那些于查验了一冬的运盐船,这会已经重新下了水,只待盐运衙门开出盐票以后,就会将盐运往各地。

对于小妹的话,董夫人只是点点头,最后,她又拉着mm的手,小声的叮咛着,不过就是奉告她一些为大妇的秘决。

“夫君,你在想甚么?”

“士介,你肯定用上了这些体例,便能征上来充足的盐课?”

“回经略,约150万两高低……”

“为夫想的是另一件事。”

但是作为“江湖游医”出身的朱明忠,一向以来倒是众所周知的生性简朴,他并不风俗这类豪华的场面,明天这昌大的宴会,对于他来讲,不过只是的应酬罢了。

统统人都晓得,这宴会是为他的妹夫、江淮经略使朱明忠停止。固然时人称他们二报酬“胜利成仁”,但是他们两人的脾气大为分歧。作为大师后辈的郑胜利爱讲场面,脱手豪阔,甚么事情都喜好热热烈闹的。

关头题目是在于如何征收!

来到夫君的身边,郑灵看着他问道,她的脸上带着笑容,打从嫁给他以后,他就给了她很多的自在,起码不再像畴昔普通,好像笼中鸟似的。

为了清算盐税,因为他体味盐税,体味盐商,晓得应当从甚么处所动手。

待到宴会结束的时候,朱明忠便仓促的与世人告别。

如果说身为将来人对江北甚么印象最为深切,恐怕就是两淮的盐税了,在汗青上两淮盐业生长到鼎盛期间是在乾隆年间。朱明忠曾看过份质料,乾隆间两淮每年食盐为150余万引,而每引普通为300―400斤。在食盐产地每引值银0.64两,加上课税和用度,共值1.88两,而其运至本地有些处所最高可卖到10余两银子的高价。如是,两淮盐商每年可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天下盐课60%摆布。当时天下地丁支出约2600万两,最盛时3300万两,盐课数约占二分之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