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关陵(第一更,求月票)[第2页/共4页]

军门的题目让聂夫臣叹了口气,然后说道。

“现在洛阳城中守将乃是镶黄旗统领刘泽洪,其曾是我朝副将,随其伯父祖大寿一同降清。不过其麾下不过只要两千清军。真正主事的是绿营参将魏胜远,此次军门挥师北上,刘清泰领其驰援洛阳,现在应当是以其麾下的绿营为主,约万余人。”

“当年,李某于淮王账下时,曾与淮王一同点评我朝自万历朝起,历次表里用兵之得失,闯贼虽为贼,但观其入中原以后所行之战法,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淮王曾言,这为将帅者,最大的忌讳便是轻敌。纵是敌寇,若其有所长,亦可从中接收,觉得已用,而不是因其出身,产生轻视之心……”

不过眼下的目标就是那模糊可见洛阳城,只要拿下了洛阳,他便能够挥师过河,直取太原,然后出太行、入京师。

“哎,时势如此,非人力所能为,烈皇高义,可所用多数是碌碌之徒,如果朝廷用人得法,又岂会如此?”

“军门,这里便是关帝庙了。关老爷的头颅便埋于此处。”

李子渊感慨之余,世人听罢纷繁点头拥戴起来。在世人的拥戴声中,他持续说道。

虽说顺治五年那会就已经封关帝为“武圣”,但是对于不认满洲天子的聂夫臣来,天然不会说甚么满人封的“武圣”,而只是用万历天子给关帝的封号。更何况“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本就比“武圣”更加尊崇。

“当然,这只是就事论事来讲,古往今来的战事,我等身为将领揣摩一二,天然能够受益非浅,不管或胜或负其用兵战略都值得我们好好鉴戒。”

李子渊的话,让聂夫臣不由昂首看了看他,众所周知,大明能够容得下西贼,如李定国者更可为晋王,但是闯贼旧部是决不会用的,毕竟,即便是抛开闯贼入京,逼死烈皇的大逆之举,就是其入京后极尽烤掠,从而诱使清虏入关,导致亿兆百姓为清虏残杀,就使得天下人不成能谅解闯贼。

自从李子渊带领北伐军进入河南以后,能够说是一起高歌大进,沿途清廷伪官无不是闻风而降,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如此短的时候内,便兵进次北伐中最首要的目标之一洛阳。

就像在畴昔,李子渊会避讳曾在朱明忠帐下,是因为他本身亦不耻当初的叛变,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他会主动提及此事,因为他晓得,对于世人来讲,已经不会再有人在乎他的过往了,人们只会记着他的北伐义举!

“聂将军,不知将军于洛阳城中可有熟悉老友?”

虽说畴昔的几十年间然战乱残虐这片地盘的,可不管官贼皆钦慕关圣忠义,对关帝庙天然不敢袭扰,使得这圣域曾蒙受烽火的洗劫,如此也令这里保得一方净土。

关帝庙大门与关帝庙一样,皆修于万积年间,虽说没有石碑勒令,但是世人来此的时候,都会顺从着“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上马”的端方。不过因为战乱的干系,这武圣的庙堂却显得有些冷僻,鲜少有人问津。

固然附和,但是聂夫臣的语气中还是有些勉强,毕竟与闯贼旧部撕杀多年,很多积怨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化解的。

“回军门,自军门领兵北伐以后,这洛阳城的日城门便日夜禁闭。……目前清军在城外的设有一寨,与洛阳城互为犄角之势……”

“聂将军所言惊奇!”

说罢拱了拱手,作为河南本地人的聂夫臣便尽着地主之情,引着李子渊一行进入关陵。虽说关林未为兵火洗劫,但是因长年不见保护补葺,却也显得萧瑟且又有些破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