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决不妥协[第1页/共2页]

陈雨沉吟道:“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的账面上没多少现银了?”

陈雨感慨道:“杀人放火都没有海贸来钱快,我们在刘公岛辛辛苦苦忙活了这么久,又是杀海寇又是扳倒大臣,一年下来还不到五十万两,昔日本跑一趟就是一百万的利润!难怪郑芝龙把持了洋面就能富可敌国。”

“前次震慑了倭馆的那些人,但是背后的那些人却不见机,必须敲打。”陈雨说,“邓范在鸭绿江卖力防备,蒋邪带一个协的兵力,苏大牙带上手头统统的船,去釜山,如果还不可就直接渡海去对马藩,不达目标毫不罢休。”

“七折?为甚么?”陈雨又惊又怒,馆守胜井小次郎不是被摆平了吗,他也承诺了由铁山这边对大宗商品订价,如何还会出这幺蛾子?七折就意味着本来一百二十余万的支出,变成了八十多万,撤除本金,毛利只要五十多万了,这么庞大的落差,如何能够接管?

“是的。以是必须顿时把这批生丝变成现银。”顾彪说,“固然日本那边的代价略有颠簸,但大抵上还是稳定的,转手起码是四倍的纯利,投入的二十五万六千两银子,能变成一百二十余万两,利润将近一百万两!”

这是他和对马藩的较量,触及到庞大的经济好处,要么让步,要么斗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如果因为顾忌对马藩的买方市园职位,承诺他们的前提,就意味着每次买卖几十万两的丧失,这对于持续大量财产扩大的陈雨而言,是没法忍耐的。

陈雨问:“进货花了多少银子,账面上另有多少残剩?”

功德一件接一件。等送走尚可喜以后,顾彪跟着去北京进贡的朝鲜使团返来了,带返来了满满几船的货色。

张繁华等人仓促赶到,扣问道:“大人,不是前几个月才从釜山返来吗,如何又去?”

顾彪拿出一本账簿,翻开念叨:“三十万斤生丝,此中良品二十二万斤,总计十七万六千两白银,上等湖丝八万斤,总计八万两白银,合计二十五万六千两。”

然后再翻开另一本账簿:“刘公岛那边,停止目前为止的进账是四十六万余两,扣除岛上缉查职员的开消三千两、海军饷银一万七千两、陆师饷银三万九千两、兵工厂人为及开消五万一千两、船厂人为及开消六万三千两这些支出,加上其他零零散散一些小额开支,账面上还剩下不到三万两银子……”

顾彪合上账簿,说道:“我们的兵,饷银比大明的营兵还高,并且足额发放从不拖欠,现在海军几千号人,陆师的正兵加农兵已颠末万,兵工厂和船厂更是吞金兽,每一门炮、每一条新船,都是用银子堆起来的,开支不大才怪。”

但对于尚可喜来讲,陈雨的“慷慨”,于公于私,都让他的处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窜改。于公,因为东江镇不受待见,朝廷拨下来的粮饷,从兵部到登莱巡抚衙门,各级官吏层层剥削剥削,到了东江镇官兵手里还不到一半,并且发放的时候老是滞后,拖个一年半载是家常便饭。现在陈雨“垫付”粮饷,起码能够及时拨付,对于尚可喜拉拢民气、把握东江镇各岛的军队是极其无益的,不然只能做一个空头总兵、光杆司令;于私,陈雨情愿带着他一起做买卖发财,每年纪万银子落入本身私家的腰包,抵得上数年剥削兵饷的进账。升官发财的目标都达到了,人生另有甚么不满足?

“大人,此次都城之行非常顺利。您说的不错,打着使团的幌子,收买生丝等货色轻而易举,丝行的人也不敢找茬,还得给我们优惠价,不然咱就找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找他们的费事,扣一顶‘粉碎友国邦交’的大帽子。”顾彪红光满面地描述都城之行的收成,“我们带足了银子,一口气买进了三十万斤生丝,几近把都城几大丝行的存货搬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