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离间与反攻[第1页/共2页]

“是真的吗?”德川家光喜出望外,“明国天子真的要派陈雨这个家伙去弹压一揆,并收回海军批示权?”

“立即动手与明国媾和之事,派出使者赶赴明国京师,由礼部承政巴都礼筹办,大小事件及时向朕禀报;打造红衣大炮之事,由工部催促,孔有德承办,所需银钱着户部拨付,来岁开春之时,朕要见到五十门大炮,如有怠慢,定斩不饶!”皇太极说,“另,以朕名义修书一封,向陈雨示好,同时以重金购买文登营的火器和战船,以此为前提调换他与大清井水不犯河水,今后不再出兵参与抵抗大清,并承诺: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将来大清入主中原以后,封他为藩王,山东和朝鲜都可为其封地,藩王之位世袭罔替。这件事情,交给墨尔根代青筹办,牢记,‘密信’必然要设法‘落入’明国官员手中,最好是让锦衣卫‘查获’。”

皇太顶点点头:“没错。陈雨在山东和朝鲜都做的风生水起,手握重兵、又不缺赋税,于情于理都不会等闲被拉拢,以是这封信实在是写给崇祯看的。崇祯也一定会轻信此中的内容,但我们只需求贰心中产生猜忌就够了――一个拥兵自重、飞扬放肆、不平调遣的臣子,再加上这封密信,除非天子是贤人,不然不成能不起狐疑。”

皇太极挪动了一下肥胖的躯体,挺直了胸膛,举头说:“有一点墨尔根代青说得极其精确,陈雨现在已经成了大清的亲信之患,必须不吝统统手腕撤除,只要此人一死,明军再无能抵挡大清铁蹄之人,朝鲜那边的管束也自会消逝。既然目前以武力肃除他非常困难,那么就用其他体例,汉人向来多疑,极易内哄,当年我们借明皇之手能做掉袁崇焕,那么也能做掉陈雨。以是,朕决定……”

统统人都跪了下来,齐声大喊:“大清昌隆、万代永昌!”

阿部忠秋笃定地答复:“圣旨是公开的,不会有错。传闻陈雨数次不平兵部调遣,并且曾殛毙了天子派出的寺人,激发了天子及其亲信大臣的不满,以是,即便这个家伙立下大功,仍然遭到了天子的猜忌和打压。”

统统满清权贵和大臣都挺直了腰杆,等候皇太极的唆使。

阿部忠秋跪在德川家光面前,禀报动手中把握的统统线索动静。

安宁门一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方的新兴政权把锋芒直指陈雨,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打算,而远在东方的岛国,也没有置身事外,开端蠢蠢欲动。

德川家光情不自禁挺起了胸膛。被陈雨的海军直抵江户、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并向大明称臣,同时丧失了釜山倭馆和两国贸易的主动权,一向让他耿耿于怀,但畏于陈雨的军事气力,他一向不敢有所行动,恐怕火烧江户的一幕再度上演。现在陈雨被大明天子调走并减弱气力,翻身的机遇终究来了。

“将军,据驻守明国都城的使者回报:陈雨的部众在都城外击溃了辽东满人的亲王多尔衮数万雄师,斩首万余,并阵斩贝勒阿巴泰,而明国天子也下了圣旨,勒令陈雨三月后出兵西北征剿本地的一揆(注1)众,同时交出海军的批示权。以部属看来,我们的机遇来了,是时候主动反击,收回釜山商馆,结束陈雨带给我们屈辱的时候了!”

“陛下贤明。”多尔衮赞道,“只要他们君臣相互猜忌,必然会内哄,不管是崇祯对陈雨停止打压,还是陈雨公开抵挡,对大清都是无益的。”

他微微点了点头:“你说的几点,都非常中肯,看得出是用了心揣摩的。不管是打造红衣大炮,还是用媾和与崇祯周旋,都是可行的,唯独再度出兵攻打铁山一事,暂不成行。现在陈雨把鸭绿江变成了通途,铁山以北也是运营的铁桶普通,要不然豪格也不会在那边栽了跟头,证明几万人没法啃下这块硬骨头,除非朕再次御驾亲征,举国之力打击。但大清现在颠末数次恶战伤了元气,不宜再大动兵器,需求疗摄生息一段日子,等熬过了这个寒冬,草肥马壮之时,再做筹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