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统一思想[第1页/共2页]

张繁华面皮都涨紫了,脱口而出:“俺没念过甚么书,但也晓得一句话,贵爵将相宁有……”

“清君侧?”

张繁华张大了嘴,呆了半晌,最后挤出一句:“你见地多,说不过你,俺归正听侯爷的。”

张繁华第一个大声说:“俺统统都是侯爷给的,侯爷让俺干啥就干啥,上刀山下火海都不眨一下眼,不管是除奸还是造反,猴子都跟随到底!”

唯独赵梓隆有些担忧地问:“侯爷真筹算这么做?部属附和清除朝堂之举,让圣上免受佞臣勾引,但以一隅之地对抗朝廷,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失利而告终,还请侯爷慎重考虑。”

一听进入正题了,统统人都收敛了笑容,举头挺胸站好。

这三个字一出,全场沉寂了半晌,然后沸腾了。

世人顿时喝彩起来,张繁华更是拍着赵梓隆的肩膀说:“赵同知,俺差点看错你,还觉得你奇怪朝廷的官职俸禄,想置身事外、明哲保身呢!”

蒋邪淡淡地说了一句:“赵同知博古通今,轶事典故信手拈来,令人佩服,但唯独漏了成祖的靖难之役。成祖当年仅凭北平一府之地,以弱胜强,攻陷应天府,即位以后征安南、伐漠北,铸就大明乱世。有如许的胜利典范,莫非还不敷吗?”

邓范笑着拉了一把张繁华:“猴子,你悠着点。赵同知担负正四品佥事时,你还只是种田修墩堡的卑贱军户呢,别仗着侯爷宠你就尊卑不分。”

接下来林阿福、王有田、王为民等人纷繁跟着表忠心,表示跟随陈雨到底。很快就只剩下赵梓隆、吴大海等前卫所军官寥寥数人没有表态了。

赵梓隆浅笑道:“都是为侯爷效力,没有尊卑之分,无妨事的。”

一片沉寂中,赵梓隆深吸一口气,在世人的谛视下也站了出来:“赵某世代接受皇恩,说话做事比诸位多了些顾忌,但绝非陈腐之人。现在大明沉疴痼疾、文恬武嬉,不复当年,才会导致流寇横行、鞑虏犯境而无能为力。乱世用重典、沉珂下猛药,放眼天下,除了侯爷,也无人能窜改大明的近况了。只要侯爷不嫌弃,下官愿跟随摆布效力,与诸位联袂共创大业!”

世大家听得热血沸腾,纷繁说:“侯爷说的极是,汉人江山只能汉人来坐!”

陈雨朗声说:“很好,大师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气做到同心合力、其利断金。现在我来宣布起兵北上的差使安排!”

见两人产生分歧,其他人垂垂温馨下来。

赵梓隆平静地答复:“我是文登营的人,天然站侯爷这边,但该说的话还是得说,帮忙侯爷谨慎决策是我的本分。大明立国之前,史上一共有三次打着清君侧灯号的行动,无一胜利。西汉初年,汉景帝接管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吴王刘濞结合其他七个藩王起兵攻打长安,史称‘七国之乱’,在梁王刘武和大将周亚夫的共同下,仅三个月便被安定;唐天宝十四年,节度使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虽阵容浩大,但两年后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元至正二十四年,大将孛罗帖木儿卷入了帝党和太子党的党争当中,为支撑元顺帝对抗皇太子子爱猷识理达腊,以‘清君侧’之名率兵攻入多数,却在次年反被元顺帝派人刺死。这几人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终究均落得兵败身故的了局。”

蒋邪安静而果断地开口:“部属这辈子没佩服过甚么人,唯独佩服侯爷一人,不管干甚么,算我蒋邪一个!”

他环顾四周,正色道:“文登营起兵‘清君侧’,并不纯真是为了造反做天子,而是肃除朝中奸佞,拨乱归正。只要天子情愿服从我的建议,废黜杨嗣昌、高起潜之流,任用贤达,让朝堂重回正轨,我也不会为了一己之私把大明拖入内战的泥塘,让鞑子渔翁得利。中原万里斑斓江山,不管谁坐龙椅,只能是汉人的,毫不能让蛮夷介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