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1页/共3页]

单知府摇扇环顾四座,然后笑着道:“兄还是改不了这直言不讳的弊端,说话有甚么获咎的处所,还请林府台不要见怪。”

同理可证,我支撑农商钱庄,反对官府不发卖仓粮,也是主张官不与民争利,莫非也是存了私心?

对于气学而言,分殊才是实学,才是格物致知。而理不过是气之一,只要手腕能够达至'理',便能够用。

“当然首府说林某为何支撑农商钱庄?那就是诛心之言了,本府对于上面统统钱庄,商贾都是支撑。一言概之,昔日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也是一句官不与民争利,莫非也是出于私心吗?”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主张官不与民争利,莫非是就存了私心?

“昔日,鲁国国相公仪休言,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我不让官府参与,就是官不与民争利的事理,此例不成轻开。”

实学就是经世致用的学问。

这新任开封府知府,传闻在山东还挺有政绩,本身来河南到差前,河道总督李子华还在本身面前奖饰过他的才气。

“不明理在一,分在殊之理,岂敢言实学,所谓月印万川,只是井中捞月,徒然用力,白搭工夫。”

“当然粮商米商都是如此,无可厚非,并非秋粮夏粮征收之际卖粮,在青黄不接时买粮才是公道。”

这句话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可谓非常短长。

只要熬过了这青黄不接的两个月,待夏粮歉收或是贾鲁河疏浚,那么就能处理这燃眉之急。

他任顺天府尹时,林延潮虽已被贬离京,但之前他担负光禄寺正卿时,却与林延潮有过数面之缘。

而厅内。

单知府用理一分殊,否定了林延潮的月印万川,以指责他抱守一理,不知应用。

并且这单知府不是无备而来,他初到河南任官,就将林延潮的秘闻查得如此清楚,方才那一句仓粮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事前设局,眼下林延潮既表白了态度,那么本身就伤害了。

明朝时,三学大力,别离是理学,心学以及气学。

当年林延潮在经筵上,大杀四方,激辩群儒,将曾省吾等一干人驳得如何颜面扫地,臧唯一是亲目睹过的。

如果措置的不好,很轻易步前任杨一魁的后辙。

因而单知府将折起的折扇,啪地一声打在左手掌心,但见他言道:“听闻林府台的归德府治下有一个农商钱庄,在夏粮秋粮征收之际,低价向老百姓买粮,待到青黄不接时,再高价时出粮。”

臧唯一不由对身边的下人问道:“这林府台是何人?”

“恰如百姓肚饥,食小麦可饱腹,食水稻亦可饱腹。只要百姓能吃饱肚子,何必在于用何种手腕,官不与民争利,气也。售仓粮利民,亦气也,只要殊途同归,先解去当前燃眉之急,百姓的倒悬之苦就好。”

“刘晏乃一时名相为何不见有'官不与民争利之说',现在河南粮价奇高,我们为何不能答应官员在粮贱时买粮,粮高时卖粮。””

林延潮不急不缓隧道:“首府,买卖仓粮的事,朝廷虽不是说没有这个先例,但是处所官员实施时都很谨慎,朝堂诸公也有担忧的处所。”

他抬了抬手表示部下不要禀报,本身就在站外门外先听一听。

现在看来单知府略胜一筹,单知府的言下之意,不管理学,事功学都专注于理一,但没有效功在分殊上,没有在优先处理实际题目上。

但是这青黄不接的两个月如何度过,或者不引发各方面的民乱,成为了摆在臧唯一面前的当务之急。

他们也谁没推测,二人竟从政事上,牵涉出两家学派之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