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九章 拜师[第1页/共3页]

“而陆象山言因读孟子一书中,万物皆备于我,有所贯穿,并道孔子之学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他所学承之孟子,因此心学学统亦承孟子。而后众所周知,阳明先生承陆象山之统,将心学发扬光大。”

荀子还说,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

“子贡,子夏后传荀子……”

石磬响后,众士子们都停了群情。

另有人道,儒学道统里也有务外之学,看来务外不是法家所创,而是法家师法儒家而来。

林延潮回到学功堂,将石磬一敲。

听着子夏的讲授经历,世人不由佩服,论讲授经历,这是多么牛逼。

别的子夏弟子里田子方、段干木担当儒学,禽滑厘是墨子首徒,吴起合兵家法家,事迹妇孺皆知,就未几说了,主如果李悝还是法家。

那么事功学道统则是子贡,子夏,荀子,务儒学里的外王之学。

唯独法家犯警先王之治,商鞅就说过,治世不一道,便国犯警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以是法家倡导治道犯警古,主张克意鼎新,因为汗青是在不竭进步,而不是一成稳定的。

至于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则表示了子贡重合用不墨保守礼,这也是事功学的精力。

林延潮此言一出,仿佛半空响起惊雷,众士子们都是一醒。

“……并授魏文王为王者师,又授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李悝……李悝篡法经,商鞅挟法经入秦……”

待弟子们画卯后,陶望龄,徐火勃坐在讲案侧的摆布椅上,然后林延潮以小锤小扣石磬。

荀子讲,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还讲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主张礼法并举、王霸混用。

子夏学问是孔子亲传,但他之学重于儒学里的务外经世,故而有别于子思,子张,在儒学中另起一脉。

是以儒墨道家中,独法家不讲传承。

听林延潮这么解释后,世人也算认同子贡职位。

众士子们方才听着林延潮侃侃道来,皆感觉他的话中有至理在此中。

他们推许先王之治,感觉战国之乱,祸害发源于民气不古,故而他们都想规复先圣时那等浑厚民风,故而各家学说,都说本身担当了先圣之学,故而讲学统道统。

荀子与子夏普通,都担当了孔子的‘外王之学’。

林延潮不是讲事功学吗?如何讲起理学,心学的道统来了。如果林延潮讲这个,那么理学心学的宗师,随便一个来都比林延潮讲得好几倍。

“后此学统之论,为朱子所承,朱子曾言周子,二程,得孔、孟不传之绪,而朱子又得二程之传。是以理学学统是孟子,周子,二程,朱子,并视学统为道统,尊理学为儒学正宗。”

PS:这一章实际讲太多,能够很多读者不喜好,但却非常有需求,因为道统说,是林三元的大杀器,要详细讲一下,上面大师才不会一头雾水。

但荀子分歧,他有学说传世,读其书称荀子之学为事功学开山祖师,那么再合适不过了,的确不容置疑。

我们固然书读得少,但林三元你也不能乱忽悠人啊。

比方李悝是子夏的弟子,商鞅是子夏徒孙。法家里一样显赫的另两位人物,韩非,李斯则都受业于荀子门下。

众士子听林延潮之言,都是不明以是。

说到这里,日冕所指已是过了一个时候,林延潮顿了顿,表示稍稍歇息,本身分开学功堂。

子夏是孔子亲传,论语里子夏说过一句话,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李斯最后没有听,仍西行去了秦国。

但林延潮持续道:“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里有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承平。有人言事功学承何圣贤所学?其学统上无所承接,平空而出近乎法家,你们觉得然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