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1页/共5页]

张汝霖按膝不由欣然道:“诸生时列坐,共爱风满林,父执这竹林真是好。”

更不能因为李植一倒,将党争的事,连累到官员的头上,如此搞清理,不是大家自危。不管如何说徐贞明是有政绩的,申时行是分歧意对方罢官的。

徐贞明则是实地考查从京师至西至北的阵势,指出有大量的荒地,以及斥卤地,因贫乏水利灌溉而荒凉。

看到徐贞明,林延潮不由来气,此人之前一向与李植,江东之他们走的甚近。

“看吾看来,理学,心学,还是事功学,更往上说儒家,释家,道家,法家,乃至中原之学,狄夷之学,都不过是名相罢了,只要感觉有效,取来用就是,正如这林子都雅就行,与他是不是竹林何干?固执于名相,无疑于固步自封,学问如何有长进?是以我对门生们常言,读百家书,成一家言,学问当乃至用为知。”

“草民徐贞明见过学士!”

但是跟着李植,江东之他们的垮台,徐贞明背后的庇护伞没有了。

张元忭是隆庆五年状元,常日在翰林院时与林延潮交好,林延潮当年上谏下诏狱,他死力驰驱救援。

张元忭远在浙江,不晓得京中的环境,他也觉得徐贞明罢官是因为之前李植垮台原因的连累,那么这事只要林延潮通过申时行一句话就能救下徐贞明的宦途。

说到这里林延潮打断道:“请徐兄细心说来听听,那些人如何为一己私利,风险处所?”

“我欲效仿学士在归德事功之法,在河北分修河道,并以堤坝束水,以河渠分流,然后引水灌溉农田,变一害为两利。但那些权贵在河道便当之处,各修水利,自蓄民田,涝时涝不到他,旱时旱不到他,唯独河道一旦变动,他们全然有利可言。”

林延潮给徐贞明沏了碗茶道:“徐兄持续说。”

林延潮笑了笑道:“我公事缠身,不过有几个不成器的弟子,如果你成心,常日从于他们读书治经,印证是非,也是不错。”

张汝霖垂下头道:“父执之学问,是能够与龙溪先生一较是非的,但小侄常日没有浏览过,恐怕不得其门。”

徐贞明到时,已是夜晚。

当时林延潮在归德时,如捏死蚂蚁一样,捏死了跳出来的赵家。但是归德与京畿不一样,作为归德土著的赵家,跟天子脚下的皇亲国戚,的确是蚂蚁与大象的辨别。

林延潮道:“我看过你的潞水客谈,是真知灼见之言,但却有一弊端。徐兄在北方兴建水利,但北方缺水,当然以水为贵,如水利这等资本当然把握在权贵的手中。你要从权贵手里取来,实在是难。故而以我之见,要行屯垦,不如改水田为旱田,这才是悠长之道。”

并且京畿屯垦是明清两代一向要推行的政策,根基上都是参照徐贞明的路数来,但每次施政老是断断续续。

林延潮点点头道:“这么说事已成定局了?”

张元忭称张汝霖‘好读古书,不治时文’,还在信中言,‘在京诸同僚,唯有宗海学问最实’,因而托林延潮指导学问。

拿到此书后,林延潮当即开卷浏览。

林延潮当下让林浅浅带朱氏与几个孩子去本身宅里逛一逛。

林延潮在穿越前大略看过《夜航船》,《陶庵梦忆》,对于张汝霖的孙子张岱的名字是如雷贯耳。

厥后徐贞明的政见获得李植他们的赏识,因而被朝廷推举为屯田御使,客岁在京屯垦成绩很好,仅在永平府拓田三万九千亩,然后其他各府也有停顿,生长的势头非常好。

林延潮道:“见教二字不敢当,但你可知这一次被罢官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