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第1页/共4页]

加上天子又再度缺席耕藉大典,官员们不会直接指责天子,但总要找人背锅,因而以为是内阁没有好好劝谏的启事。

张鲸跪隧道:“皇上饶命,救救主子,主子愿去南京给太祖守陵。”

张鲸连连叩首道:“主子谢陛下开恩。”

“不错,历代朝廷都攥写五行志,用以劝戒帝王,眼下东宫储位空悬,天子不郊不朝不庙,客岁至今不下雪,此为五行阴阳休咎之应啊。”

“灾患所起,因人事不修。朝廷都到这个境地了,陛下仍不亲耕,实在是有亏……”

天子点点头道:“本拟戒斋三日,但一日足以,大臣们说朕不亲耕,现在当无话可说了吧。另有那些大臣们还说朕的身边出了奸佞,张鲸你虽有小过,但大错是谈不上。你如果有错,不代表朕看错了人。”

寺人道:“启事归于北场乡试,饶伸等官员上疏弹劾申先生,王先生,说自张居正三子连占高科以来,辅臣后辈落第落第已成故事。黄洪宪北场点王先生之子王衡为举子也就罢了,竟然置之选首。申先生之子不与试,竟录其婿补上,更有其他私弊数不堪数!”

沈一贯想了想:“当今之计,还是应当多皋牢民气,抱团取暖,既是过冬,也是等待机会的体例。”

朱赓与沈一贯对视一眼,这雨势并不大,充其量不过是牛毛细雨,不知对于眼下的旱情是否能减缓多少。

在场之人无不莞尔。

“这入万历十七年来,大旱的环境只见恶化不见好转,恐怕说朝堂上有窜改是轻了,大风波是有的。”

“本来?”朱赓道。

更有风声申时行与张鲸勾搭,隔断表里,目标就是暗害立郑妃的皇三子为太子。

徐贞明讶道:“部堂大人何出此言?如果有事,徐某情愿与部堂大人一起分担。”

徐贞明住着一处两进的院子,院子有些年事,并且狭小。不过他的妻儿并没有随他入京,而是在故乡住着,院子里就他与几个仆人,以是还算够住的。

这名寺人正要奔去内阁传旨,这时候又一名寺人入外向天子道:“启禀陛下,申先生,王先生联名上疏求去!”

与此同时,紫禁城里。

朱赓眼下虽是礼部尚书,但吏部侍郎的职位与尚书相称。并且朱赓年纪比沈一贯小四岁,当年进翰林院时,朱赓即称沈一贯为兄。

至于天子有没有行耕藉礼,那百官就无从得知了,不过八成是装模作样。

以是天子亲耕就变成了遣官亲耕,已是连续数年。

宫殿之下,天子伸手借着从空中落下的雨丝,脸上不堪欣喜,他对一旁的张鲸,陈矩道:“朝廷大臣们都说这场干旱,乃是朕之不德,你看看这雨不是下了吗?”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顾忌变动,因为此举害了他们面前之利,故而不管是天子还是士大夫都要儒法二道,来经纬这天下。而小民呢?若不以刑法绳之,天下早就乱了,越是基层的读书和官员越喜好窜改之事,因为他们早心胸不忿,故而才不管变法是弊是利。”

“从古至今,匹夫之辈勇于杀人,以身犯法,而身居高位者,反是用礼规束士大夫,用刑端方百姓,要不然何必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陈矩看着天子的身躯心想,张鲸真是好眼力,这龙体清癯不知是如何看出来的。

而东厂的人也看得情势不对,也开端对张鲸有几分不听使唤。

对此官员们都很有定见。

见天子起火,张诚,陈矩不敢说话。

天子看了畴昔,但见弹劾的张鲸的奏章,两位寺人是各自用手托着从小腹顶到了下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