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一章 榜样[第1页/共5页]

应天府,大明的留都,有南京国子监,且人物聚集,有东南人物之渊薮之称。

天理报不但代表着礼部,更是官媒,代表着朝廷的定见和态度。

过几日,焦竑得知陶望龄已是来到了应天,并在天界寺住下。

当时李贽与耿定向都为大儒,他们二人的骂战引发了东南士子的一番大站队。

而台上陶望龄听闻对方是焦竑后当即起家道:“陶某在浙江时早就听闻焦先生之大名,本日一见实在是幸会,还请台上一叙。”

焦竑将天理报上林延潮的文章读后心底久久不能安静,掩卷站起家来,因而屋内盘桓。

卓吾就是李贽,万历八年李贽从姚安知府任上致仕后,曾在黄安借住过一段,然后在麻城讲学时,与南京右都御史耿定向停止骂战。

焦竑的教员耿定向与李贽对骂好久。

无念点点头当即道:“柳塘先生读了此报后交给了肩吾居士过目了,他读了此文后赞说,林学功是当世独一能懂海刚峰之人,也是能懂他之人。复兴儒门,一扫孔子后那些虚谈名教的伪道学之事,就下落在林学功身上了。”

“时候久了,陶周望名誉越来越大,很多江浙的读书人的闻风而来向他就教,陶周望在乡一年后,当即前去永嘉,宁波,杭州各处讲学,读书人即簇拥而至,很多人随仗履而行,听闻不过一年听过他讲学的读书人有十数万之众,其门徒稀有千之多。”

焦竑闻言不由道:“此事也是怪了,吾师露台先生也是这么说,他说当今之学多崇流弊,不以正玄门人,偏引异谈邪说以惊人。他平生学孟子拒杨墨,辟异闲邪不遗余力。但他读学功先生之言,却以为此为堂堂正道,可为帝王师,又可教养天下人。”

李登问不倒陶望龄,这时顾塘出面问道:“林学矜持为儒门一派,以传承贤人之学而自居,遵循林先生的说法,那么朱学,王学都不是荒诞,不出于贤人之教吗?”

而理学的初创,开端存眷于本身,并初创了由内至外的的体例,是以有了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整套的体系。

但见身穿葛衣陶望龄笑了笑道:“此误也,子弓并非冉雍,班固《儒林传》曰:“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这世系早驰名言,何必将子弓与冉雍混为一谈。”

此中耿定向斥李贽为异端,李贽干脆就到处于异端自居,是以有了剃度之事。李贽剃度不为了削发,而是对耿定向对本身攻讦的一种抵挡。

陶望龄道出,世人都暴露了当真聆听的神采。

听了无念的话,焦竑长叹一声道:“他还是走到这一步。”

面对此言,焦竑非常打动,当下慎重收下,然后又拿出天理报对无念叨:“不知肩吾读过此报了没有?此报正刊里有一篇文章乃林学功所著,用肩吾之言赞海刚峰。”

但是门生们却说,眼下林部堂先出任会试考官,现在又是礼部侍郎,有他在朝,必是鞭策林学入科举之事,我们去处陶望龄就教,说不定对于将来也有好处。

眼下正值盛暑,清冷山恰是一处消暑的好去处。

这名老友不是别人,恰是汤显祖。

不过陶望龄却晓得不好打搅寺人修行因而就在寺旁择地居住,幸亏天界寺甚大,也给他找到了一处寓所。

无念在旁合十道:“居士有一探之心,那恰是偶合,贫僧从麻城来金陵途中,恰好听闻林学功的门人陶周望,从浙江筹办来至金陵,听闻要在天界寺讲学,你我恰好一观,辩一辩其学是否有独到之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