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1页/共4页]

“实在当时张江陵在阁中乃持论支撑实施海运,但两位可知为何厥后当国时又更张不准海运吗?”

史继偕当即取来一看,这两本书一本是《万历管帐录》,此书是前后两任户部尚书王国光,张学颜所编撰。此书包括大明财务的方方面面,虽是对外发行,但除了户部官员外,几近没有读书人对此书感兴趣,却不料毕自严竟有此书。

如此二人更是想体味毕自严胸中的观点。

“不是利国利民吗?”

翁正春,史继偕对视一眼。然后史继偕道:“毕兄所言极有见地,这么说也是支撑海漕,但为何反对我们二人呢?”

翁正春,史继偕二人闻谈笑了笑。

“三在于漕河之势,中间高两端地,官吏保持所费不知多少,朝廷尴尬其承担。”

史继偕见毕自严铺上放着两本书,当即问道:“不知毕兄可否借我一看。”

督运参将道:“以是要向朝廷上疏是吗?这要你教吗?现在漕台在京师,朝廷回文还没有下来,但处所州县虽是口头答允了,但却让老子本身雇募民役,沿河征用,这叫甚么体例?以是最后只要下落在你们身上。”

“二位面前,吾试以学功先生‘精一之功’论之。”

本来一艘漕船搭上了客船,从漕船船上跳下几名运兵当即道:“此船已被朝廷征用了,你们一会下船去!”

“我要进京作买卖!”

“那毕兄觉得当如何?”

毕自严笑了笑问道:“那么两位可知王临海为何提及行海运之策?”

就在这时俄然船身一晃,三人还觉得船是触礁停顿了,一并走出船头看环境。

几人一到,督运参将出声道:“漕船回空的期限已是担搁了,朝廷上面已经是动问了,漕帅那边也是担负不起,催促再三,而本将呢?除了这颗脑袋,别无长物,如果迟误了回空的漕期,本将绝对是死路一条,以是你们几个必然要给本将想出一个别例来。”

督运参将闻言将怀里的仙颜女子推开,当即道:“终究来了,若他们再不来,老子就要去捆他们来呢。”

徐贞明当年将此书的手稿给了林延潮后,林延潮就让翁正春,史继偕二人帮手校订最后以徐贞明的名字刊发。

史继偕气道:“我就不信,几个运兵还敢拿我们举人去给他们漕船拉纤!”

翁正春道:“我们还是先听一听毕兄的高见。”

此中繁华官贩子家更是不知多少。

运河冲要,南北货色集散之地。

毕自严道:“不管是海漕还是河漕都是要将漕粮运之京师,但漕粮千里转送送到如何能节俭国力,减少百姓承担,此为精一之功也。”

“莫非将爷的意义,也就是让我们本身先出钱着力?将爷你还是饶过我们吧!”

几人踌躇了一阵,这时候钟骡子站出来道:“我们常日受将爷的恩德还少吗?本日的事我们就是贴钱也要给将爷办好了!”

“当年河督王临海尝以海运试之。”

现在临青的一处富朱紫家的庄园里,督运参将正暂住此处,这几日每天宴饮吃得是水陆毕陈的酒菜,看得是姑苏请来的梨园,另有官商进献的仙颜歌姬。

当然这本书也是与科举,经史无关的,更不会有多少读书人对种田感兴趣,但毕自严却放在床头读之,这令翁正春,史继偕二人更对他刮目相看,才也明白他为何说本身喜好经世致用之学。

“我回籍探亲!”

毕自严自嘲道:“某长得粗大,如果与人同住倒是不风俗,此处给我歇脚。早晨也点灯攻读经史也是来得温馨,无人打搅。但还是不如两位同吃同住同窗,相互之间每日参议学问。”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