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平衡左右[第1页/共3页]

柳成龙道:“吾朝鲜本为箕子之地,箕子虽事周,但却为殷商之臣。虽同宗却分歧国,吾小邦事中国之心,一向以来皆是乃至诚之心,尊明为正朔,袭用明之年号。一向以来朝鲜尊事大之礼,明国也有尽字小之义,两国来往虽有小的争议,但从大而言倒是非常敦睦!至于银矿之事,倒不是本国意欲对大明瞒报,只是银矿归于小国处所统统,处所官员对于国上也常欺瞒。”

“但是朝光鲜明有银矿之物,却多次奏明我天子无此土贡,这又是如何回事?”林延潮俄然道。

当然不是要挑弊端,换作不睬解的人,只会拿此事来大做文章。光荣的是明朝决策层还是复苏的,对于交际的措置上还是矫捷和变通的。如果事事从政治精确的角度解缆来措置交际,那么就不要谈交际了。

林延潮道:“分国之事是朝廷主张,吾乃承意而为,之前冲犯还请几位谅解。”

朝鲜官员面面相窥,他们没推测林延潮竟然如此熟谙朝鲜,并且手腕之矫捷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林延潮道:“我记得贵国史籍三国史记中琉璃王有言,夫国有大小,人有长幼,以小事大者礼也,以幼事父老顺也!此为事大之礼!贵国庄宪王时,我朝正遭土木堡之变,贵国曾多次我朝争礼!而本日莫非又要争礼未曾?另有贵国给庄宪王上的庙号是世宗吧!”

光海君拜下道:“非上使吾小邦不存也!”

“世子这是何意?”林延潮出声问道。

李山海,柳成龙也是一并昂首,他们愿觉得林延潮为了达成封贡之事,要背着朝鲜与倭国商定割让朝鲜南四道的和议,但见林延潮与玄苏的笔谈上,他已是明白回绝了此事。这令他们如何不喜出望外。

光海君深深拜下,话都说这份上,林延潮却沉默不语,似仍不能打动他。

于仕廉一愕随即道:“是。”

汗青上明朝大臣丁应泰至朝鲜时就发明这个题目,就此对朝鲜提出很多攻讦上呈给万历。

为官也是如此,因为党争太短长,导致官员们都不敢事功,事事只在政治精确上,只讲礼之末节,理学之弊就在这里。

林延潮点点头道:“我明白。”

光海君与朝鲜官员们虽静坐不言,但神采都是寂然,仿佛如火山发作前那半晌的安静。

但见林延潮开口道:“并非吾欲相难,只是这一次出兵朝鲜吾大明劳师七十万,耗饷数百万,吾天子虽是不言,但吾身为臣子却不得未几说几句!吾国已尽字小之义,但今后朝鲜可否对吾国尽事大之诚呢?这话诸位不焦急现在答我,而是要将来倭寇退去后,你们将如何?”

“只是这一次倭寇犯我朝鲜,焚我宗庙,戮我子民,毁我三都,此仇十世亦不成忘,别说割让四道,就算是片土,我等也是无颜面对三韩先人。还望上国体察吾等小国之请。”柳成龙说得极其诚心。

见朝鲜官员如此神采,林延潮淡淡隧道:“我知当年新罗时朝鲜即有上庙号之习,吾国宋时也有将庙号赐赉江北国主李璟,事有因俗之权,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当务之急先退去倭寇!至于两国之间的争议临时搁置,倭寇退去后,再坐下来好好商谈此事!”

柳成龙道:“恰是如此,上使对敝国实在太体味了。”

“悠悠青史,自有人来讲是非公道。”

而朝鲜众官员也是拭汗。

字小就是珍惜小国,说白了小国事大国以礼,那么大国也有庇护小国之义。

光海君道:“我朝鲜北部多山地,少平原,而上国之辽东多平原,少山地,若入倭国之手,将来为肘腋之患。我朝鲜一贯虔诚事之大上国,愿为上国世世代代保护辽东边疆,还请上使明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