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第1页/共3页]

紫禁城文渊阁中。

不过乐新炉却不是真正的隐士,他虽不仕进,却驰驱于相府将门,以交友了公卿,达官权贵为能事,在此中游走串连并制造言论。

许国笑着道:“甚么风把田公公请来了,来,坐。”

“实在我也晓得我人微言轻,但乐某一介百姓,不求官,不求宦途,更不消看谁的神采,我为邹公如此直节君子发声,更向来不怕获咎谁,哪怕丢了性命。”

“现在贵州,四川两省官员各自上疏打了嘴战,四川以为杨应龙没有可剿之罪,贵州则以为四川有私于杨应龙。这官司如何能解?”

茶话在于京师郊野某位公卿的家中。

乐新炉低声道:“申吴县要调林侯官回京,当然急需他这位弟子来助他一臂之力。毕竟现在朝堂上的局势倒霉于他,他当然要一个亲信来作帮手,至于其他我们不好测度。但你说没错,我也有担忧,此人虽是申吴县的对劲弟子,但我等能不获咎还是不获咎的好。”

世人正说话之间,却听内里有人禀告道:“启禀几位阁老,司礼监秉笔田义田公公到了。”

“元驭所言极是,”申时行捏须道,“之前朝鲜国王李昖差陪曹参判郑士伟等三十四员名进贺不说。前几日又差陪臣礼曹参议金伟等二十八员进贡。我担忧的是这里。”

但见他道:“当年邹公为谏张太岳夺情而被打断了一条腿,而天子清理张太岳时又是邹公出面拖着这条断腿为张太岳仗义直言,似邹公如此风采超绝的大臣朝廷却不能用,实在是有人在此中作梗。”

罗大紘,邹元标,以及前任兵部尚书曾同亨三人同是江西吉水人。

许国道:“我记得前任兵部尚书曾司马曾荐举林宗伯,朝廷要廷议东事,恐怕要先问过他才行。”

谁都晓得,当年邹元标弹劾礼部尚书徐学谟,暗射徐学谟与申时行间的姻亲干系,导致对方被罢官。申时行在位必定是不肯邹元标到吏部任官。

田义闻言点点头道:“回禀元辅,是因为东事。”

而乐新炉因为这层干系,游走于三人幕下,并影响着朝中政局。

罗大紘摇了点头,然前面色凝重地对乐新炉道了一句:“听闻林侯官已是回京,人顿时就到了通州。”

“既是九卿廷议,那么也可听一听其他大人是如何说的?”

乐新炉道:““这一次林侯官官拜礼部尚书,乃申吴县与宋归德之间的默契。宋归德掌吏部后,上承圣意,大抵所为的一套,还是异论相搅。他前后用赵(用贤)公,黄(凤翔)公别离为礼部摆布侍郎,再用林侯官为礼部尚书,就是令各不敢为非。”

“我就不信,那些人所作所为,真有不畏清议的?”

“不知田公公可否便利,说一下因何事廷议,我等辅臣也要事前拟一个章程?”申时行问道。

王家屏送田义出门后,又回到了内阁,但见三位阁臣面上都有重忧。

“有请!”

但见一人道:“迩来朝堂上的究竟在令寒心,宋归德主持吏部要求邹元标补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同时另要求让天子授予之后果争国本领里被贬的刘志选,孙如法复官。”

乐新炉坐上马车后,罗大紘即道:“迩来你行事可要低调一些,不要肇事上身。”

乐新炉从府邸出来,然后上了一辆马车。

马车里坐着一名官员,这名官员名叫罗大紘。罗大紘是万历十四年的进士,现任礼科给事中。

“这东事恐怕陛下会委给兵部全权处之。”

“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郑洛刚到陕西未久,火落赤部兵变之事还未安定。这边贵州巡抚向朝廷禀告播州宣慰杨应龙各种不臣行动,并弹劾四川川东道副使放纵。贵州巡按御史陈效亦劾陈应龙十二大罪。”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