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运[第1页/共3页]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么诸位听好,本部堂所言第一事在于敏事,敏有二义,勤也快也,如有一事本日不了则迟一日,明日不了则迟二日,弊由此生矣。故敏之一字圣门屡有言之,论语有云,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而贤人却谓,再,斯可矣。就是此意。我等衙门公门也是如此,立即打发得者便打发,该出示者便出示,务令案无留牍,衙无留人,如此能够风清弊绝矣。故本部堂立敏事为衙家世一事。”

但林延潮如此强势,众官吏们那里敢有二话,当即称是。

赵用贤猜想没错,林延潮确切没把他放在眼底。

少了天子,场合不如以往昌大,不过百官还是依例与会。

然后林延潮目光动了动,但见左侍郎黄凤翔,右侍郎赵用贤率四司官员一并出迎。

林延潮笑了笑道:“诸位不必严峻,先听本部堂把话说完。这四司书手今后每季一考。凡常日素不守法,操行不端,身材不适,老迈昏庸,有力誊写不能胜任者予以斥革。以此清肃衙门,留下精勤严毅之员。”

而以而立之龄位极人臣的林延潮,倒是以礼部尚书新年贺仪中倒是第一次表态,不免惹百官谛视。

面对于此黄凤翔倒是无话,赵用贤倒是有些不满,林延潮这些话向来没与他筹议过,满是由他一人拿主张。就算他是礼部尚书,衙门正堂有此大权,但如此也实在太不把他放在眼底了。

但四司官员却都换了,这就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拜印后,众官员迎林延潮至公堂参拜。

众官员们听了都是暗笑,但见赵用贤的脸现在已成了猪肝色。

大多数人都是旧识,当初林延潮任左侍郎时都打过交道了,以是再次相见林延潮也都能叫着名字来。

“再者革积年班役,本部堂先为榜样革去本堂内班头二人棍头二人轿夫十六人,一共二十人,一年可觉得衙门节俭两百四十两银子的花消。此事本部堂一报酬之便可,其他两堂不必如此。”

黄凤翔五十有许,边幅堂堂,又兼在南北国子监任过祭酒,可谓师表之相。

堂上留下两位侍郎,以及四司官员。

礼部衙门一贯陈旧,但在客岁补葺了一些,这还是多亏了前任礼部尚书朱赓的功绩。

精膳司郎中陈泰来,万历五年进士,万历四年与顾宪成,于孔兼同领乡书,几人友情极好,可谓是东林党一员。

主客司郎中俞士章,万历十一年进士,江苏宜兴人。主客司员外郎何乔远,福建泉州人,他与林延潮是乡试同榜。

林延潮看了一眼赵用贤,但见他重新到尾都是神采阴沉,晓得他有些不欢畅,但他也没有在乎。论品德赵用贤必定是君子,为官廉洁,刚正不阿,当年上谏张居正也不算错,从一名流大夫的角度而言,他的做法实在是很值得称道的。

现在的仪制司郎中徐即登,万历十一年进士,是江西丰城人。

本年除夕贺仪,天子下诏免除道贺,申时行率百官到会极门施礼即罢,至于孟春的大祫之礼,天子也以李太后感寒抱病为由拒不插手。

众官员一并称道:“还请大宗伯明训,我等必遵循而行。”

上面官吏听了都是叫苦,衙门向来都是迟延办事,这也是他们一贯怠事钻空子的体例,但林延潮一上任即提出了敏事,要案无留牍,衙无留人,意义就是本日事本日办不准迟延。

皂隶,官吏,各司官员按班按序见礼。

但是没体例,二人就是不对盘。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道:“今后照此而行,诸位可有贰言?”

入坐以后,林延潮笑着与众官员说谈笑话,提及当年衙门里的旧事。聊了一阵后林延潮俄然一咳,闻此世人都是收敛笑容,在旁正襟端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