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河海并行(下)[第2页/共2页]

高务实感喟一声,道:“因大禹治水之功,是以其疏导之法被后代奉为圭臬,历代治河皆以排洪泄水为根基之法,但却没有对泥沙淤堵作任何存眷。但是昔日王莽当国,曾于元始四年调集群臣收罗治河定见,会商治水之法。当时大司马史张戎就曾提出:‘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诸郡,乃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枯燥,少水时也,故使河道迟,贮淤而稍浅。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度数堤塞之,稍益高于高山,犹筑垣而居水也。可各顺服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风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今反观之,似与潘公所论近似。”

边军整训题目高务实是晓得的,此事最开端是安定倭寇有功的名臣谭纶提出让戚继光练习蓟辽一代的兵士,厥后练习很有效果,戚继光因而提出了一个建议,让九边各军都去蓟州轮训。

高务实就笑了起来:“这几个工程还需多久办好?”

他把话题转了返来:“三伯,天津能够不像月港那样开放,我们能够找一个更好的借口:比方说将天津斥地为漕粮转运和武备运送的港口。”

“哦?”高拱眼下是真不敢小瞧了自家这个小小年纪的侄儿了,闻言立即就问:“启事安在?”

高拱一怔,继而哈哈一乐,随即指着他笑骂道:“你这小子,你是哪位阁老啊,开口杜口就许出去一个工部侍郎?这可不是南京的官,是北京工部!”

“如果能够的话,那当然是最好。”高务实立即答复。

高务实被高拱的态度传染,不由有些失色,对劲洋洋隧道:“现在天然不是阁老,但那总归都是迟早的事!”

高务实大笑:“那不就好办了?”他眨巴眨巴眼睛:“翁大立治河数载,劳苦功高,着上调北京工部侍郎。”

高务实微微一笑:“那好办……侄儿明天就离京,先去我那山庄别院实地考查一番。”

高务实所说的这位张戎的定见,就是说下流之以是淤塞,是因为上游开渠灌溉,使河槽水少,流速减缓而致。如果高筑数堤以居水,再停止上游的灌溉,就能使“百川风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这个思路和潘季驯的主张几近能够说是如出一辙,完整能够看作是束水攻沙实际的最早的提出者。可惜的是,王莽新朝是一个短折的朝代,以是张戎的实际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张戎今后,直到明朝潘季驯,这一实际再没有引发任何人的存眷。

高务实赶紧收敛心机,拱手道:“三伯经验得是,侄儿定当服膺。”但态度归态度,他毕竟穿越前就已经三十出头,也实在不需求听高拱无数次夸大金榜落款这档子事,因而立即岔开话题:“不过即便治河之策有了下落,侄儿也还是觉得海运不成废。”

高拱大为惊奇,伸脱手指朝高务实虚点了一下,道:“你这小子,看的书固然杂了些,看来倒也不是无用,此事连老夫也未曾得知,倒要你来提示。”然后稍稍一顿,决然道:“我看此法固然未曾有人实施,但事理并无不当……只是眼下翁儒参干得也还不错,并且他毕竟也是治河名臣,倘若没个来由,却不好将他撤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