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最后一课(下)[第1页/共2页]

因为有前面说的那些打底,朱翊钧此次一听就有些明白过来了。

隆庆先点了点头,却又摇了点头,道:“知忠义当然有,却一定尽然。你应当听读过白居易那首诗:‘周公惊骇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平生真伪复谁知?’可见这也要看人来,是以白居易才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不能因为一小我当时表示很好,你便倾慕相待,总要有一段时候细细察看,看这小我究竟是个多么样人。”

隆庆想了想,又道:“我们还拿高先生举例:高先生侍我于潜邸多年,忠心任事,这都不必说了……前次你曾问我,为何当年徐阶逼走高先生时,我没有力持不允,当时我没有明白奉告你启事,明天却能够说一说。”

朱翊钧连连点头,这个环境他读史的时候已经发明了。

朱翊钧有些不美意义,感觉本身这么思疑一名忠心耿耿的老臣,实在是太多疑了——多疑这个词,在史乘中向来不是好词。更何况,这个老臣还是他的伴读高务实的亲伯父,以他和高务实的干系,这就更显得有些刻薄寡恩。只是,这毕竟是在和父皇“论政”,把疑问憋在肚子里,仿佛也不太对。

隆庆叹了口气,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不能说没有事理,但你要晓得,安禄山本来不过戋戋一柳城杂胡儿,哪有甚么临朝称制的野心?这野心不是平空而来,而恰是唐玄宗一点一点给他的。”

如何对待安史之乱?这个题目如果是问高务实,高务实必然会先思考隆庆问这个题目的解缆点,然后按照这个解缆点来考虑答复的偏向性,乃至还会考虑答复的时候不要把答案说得太全面,要给天子留下弥补、阐扬的空间,这是一名久历宦海的部属能给出的最端庄但也最官僚的答复。

朱翊钧当然不晓得,立即点头,并表示请父皇指导。

朱翊钧目光发亮,诚恳正意地问道:“哪两点?”

朱翊钧连连点头,此次他感觉本身是真的懂了,道:“高先生致仕,没有一言以怨父皇,厥后起复,也没有一言以推让,是以高先生对父皇,实在是忠心耿耿。”

隆庆便道:“汉臣读书当然是多的,但是唐臣之读书与我明臣之读书,本有分歧……嗯,算了,这个我先未几说,我且说别的一点:汉臣于胡人之分歧,有一个最大的辨别:胡人以力为尊,你比我力局势强,我即尊你为主;反之,我比你力局势强,我便毫不能容忍你还在我头上发号施令。”

隆庆却不介怀,反而有些欣喜,浅笑着,暖和隧道:“你能时候保持警戒,也何尝不是功德,只要保持明智,不以一言断忠奸,不以一事定贤愚,便是可取的。”

隆庆当真隧道:“唐玄宗觉得,汉臣读书多,心机庞大,是以不成轻信。胡儿读书少,心机纯真,是以能够信赖。恰是因为如许的用人态度,他才会以莫名其妙的启事撤了王忠嗣,而究竟上,王忠嗣若在,借安禄山十个狗胆,他也不敢反。是以安禄山之反,他本身当然罪在不赦,但归根结底,在于唐玄宗一边自废武功,一边泰阿倒持。”

“你是想问,高先生是不是也有能够跟着时候推移、局势窜改,而渐渐增加了野心?”隆庆笑着问。

然后顿了一顿,又道:“在大明,非论一个文官的权力有多大,你只要不放松两点,就起码不必担忧这小我成为王莽。”

隆庆点了点头:“没错,以是爹爹当时候便完整肯定了高先生的志向,就是做个复兴之臣,且极重臣节。他想要的,爹爹给得起,也情愿给……以是,钧儿你现在应当明白了,现在高先生能以首辅之尊兼掌吏部事,不是爹爹这个做天子的偏疼厚予,而是他本身用行动、用表示争夺而来,这都是他应得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