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这老寺人眼中的忧愁之色更甚,毕竟与他们福王府干系密切的河南御史但是连首辅方从哲的面都没有见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张国纪跟李恂,又是如何孑然一身的顺利到达京师,并见到了杨链及左光斗?

昔日暗中勾引京营士卒叛变的勋贵们便是这般想的。

"不消管他们,持续派人煽风燃烧,本王倒是要瞧瞧那小天子该如何结束。"

提及此事,朱常洵的脸上便是出现了浓浓的痛恨之色,冰冷的声音中不掺杂任何豪情。

这两位身份高贵的宗室藩王,在如此敏感的当口上,不但没有与自家王爷同仇敌忾,反倒是主动上了请罪的折子。

他真想亲眼去瞧瞧城外的风景,更想效仿平话先生口中的"侠客",行走天下。

但与山西大同代王府的"父子相疑"所分歧,周王朱肃溱与世子朱恭枵倒是真真正正的"父子情深"。

为了排解"孤单",周王朱肃溱在二十余年前便开端尊崇佛教,常日里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王府后院的"佛堂"中度过。

洛阳城。

"聒噪,"对于身边贴身寺人的劝谏,福王朱常洵毫不在乎,尽是肥肉的脸庞为之扭曲,面朝着京师地点的方向,信誓旦旦的说道:"即便是昔日的武宗天子,尚且不敢对宗室动手。"

"是刘大伴啊,"朝着来人点了点头,朱恭枵不置可否的扣问道:"父王可安息了?"

"哎,孤可真恋慕父王呐.."很久,周王世子朱恭枵便是悄悄一叹,意有所指的喃喃道。

"奴婢遵旨.."见福王朱常洵态度果断,其身边的老寺人不敢再劝,只得忧心忡忡的领命而去。

皇贵妃娘娘明显在手札上写的清清楚楚,要福王朱常洵马上上书请罪,不要执迷不悟,但福王爷倒是对娘娘的警告嗤之以鼻,涓滴没有放在心上。

法不责众?不过是一句笑话罢了。

夜色已深,但近些光阴身处言论核心的福王朱常洵仍未寝息,其半躺半坐在特制的王位上,神采疯颠的看着由大明各地寄过来的手札,怀中另有一名娇小的婢女在其怀中瑟瑟颤栗,不敢有半点抵挡。

"现在我大明百废待兴,天子的行事风格又与众分歧,或许今后会有转机.."提及紫禁城中的天子,老寺人的神采也是有些古怪。

"哼,鼠目寸光.."听闻有宗室"自甘出错",朱常洵便是冷哼一声,脸上的肥肉也是随之挤到了一起,眼中尽是不屑。

此事闹到最后,真的会如福王爷所说的那样,法不责众吗?紫禁城中的天子又是否真的会迫于宗室的压力,惩戒发起改革宗室条例的吏部给事中杨链及大理寺丞左光斗?

反观他朱恭枵,许是没有"慧根",始终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佛经提不起半点兴趣,常日里最大的爱好便是待在这高台,了望开封府城百姓的一举一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