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铁铮铮的究竟,足以证明曾经"不成一世"的建奴一样开端放下身材,主动拉拢蒙古鞑子,并给他敲响了警钟。

固然从成果上来看,由熊廷弼坐镇的沈阳城在面对倾巢而出的建州女真仅仅是以"守城为主",并未曾出城野战,更没有光复失地,但具有上帝视角的朱由校倒是非常清楚,辽镇防地得以幸存,将会对辽东战局起到定海神针的感化。

虽说隔三差五,便有自辽东而来的军报抵京,但冰冷的笔墨毕竟比不被骗面奏对,朱由校更但愿从熊廷弼的口中得知辽东实在的环境。

放眼望去,巍峨的乾清宫已是映入视线。

但作为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熊廷弼又深知"以夷制夷"的首要性,故而对于蒙古部落的态度非常纠结。

如若建奴真的铤而走险,辽镇将士大可"犁庭扫穴",直扑女真要地,上演建奴的"己巳之变"。

没有些许过硬的手腕,可压不住野心勃勃的祖大寿。

起码耗尽了大明国力的"宁锦防地"并没有如愿起到将建奴扼死在山海关外的结果。

"免礼平身。"闻声,身着常服的朱由校便是悄悄点头,清澈的眸子中尽是敬意。

"别的,满将军所辖京营铁骑及锦州,宁远等地的马队一样陈兵沈阳,严阵以待。"

虽说在"隆庆和议"以后,蒙古部落便是大多归降他们大明,但跟着建州女真于辽东崛起,这层本就不算安定的"盟友"干系便是刹时岌岌可危。

广宁毕竟位于辽沈火线,建奴或敢倾巢而出兵临沈阳,但毫不敢对广宁决死一搏。

"朕已为此事召见崔卿,令其整饬宣大,谨而慎之.."

"敢叫陛下晓得,"听闻天子问及闲事,熊廷弼也是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冲动,一脸当真的回禀道:"自建奴退兵以后,臣便命令于宁远,锦州等地募兵,弥补兵源。"

"爱卿一起辛苦了。"悄悄挥手屏退身边的宫娥内侍,大明天子便在熊廷弼有些受宠若惊的眼神中与其并肩而行,朝着不远处的乾清宫而去,身边独一司礼监掌印从旁伴随。

或许是经历了战役的浸礼,不过是几个月的工夫不见,这位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气质愈发沉凝,举手投足间都披发着一股令人望而却步的威势,惹得周遭的内侍们皆是屏气凝神,谨慎服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