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元年十月,帝以辽东战事为由,命广宁兵备薛国用巡按辽东。

东林党明显占尽上风,但在最后紧急关头倒是遭受"叛徒"叛变,导致功亏一篑,熊廷弼仍然稳居辽东经略的位置。

也许是发觉到天子的"不满",在大朝会结束的次日,兵部右侍郎魏应嘉便主动以"精力有限"为由,上书请辞。

文渊阁中,先是内阁首辅方从哲率先透露态度,宣称李三才掌管漕运多年,劳苦功高,但如本年龄已高,未免舟车劳累,身材不适,当以在家疗养为主。

...

数日以后,当紫禁城中的"暗潮涌动"传至几百里外的通州后,修身养性多年的李三才不由得大发雷霆,引得府中下人皆是战战兢兢。

大朝会结束当日,宫中便是下旨犒赏内阁首辅方从哲,兵部左侍郎王在晋,左庶子孙承宗及兵部给事中杨涟等人。

偌大的京师中,诸如广东道张九德这般战战兢兢,乃至于上书请辞的官员不在少数,究其启事无外乎七天前的那场大朝会。

...

...

统统人都晓得,张修德的宦途怕是要将止步于此了。

趁着天子还没有"秋后算账",他要在第一时候去官回籍,以免落得"放逐"的了局。

天子亲身于乾清宫暖阁召见了广宁兵备薛国用,命其巡按辽东,并发内帑白银五十万两,犒赏辽东将士。

<<酌中志>>

这两位"大明肱骨"皆是为官数十年的老臣,说话极有分量,诸如礼部侍郎孙慎行,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等东林大佬也难以望其项背。

但他如何也没有推测,前后不过一个多月的时候,被他们东林党寄予厚望的"泰昌天子"便是龙驭宾天,新继位的天子固然大要上对他们东林还是倚重,但背后里倒是另有图谋。

颠末一番变更以后,自朱由校继位以来,便沸沸扬扬的"辽东局势"终是盖棺定论,前些光阴呼声颇高的右佥都御史袁应泰也垂垂无人提及,仅剩下少量"固执"的御史言官仍在不遗余力的为其驰驱。

...

落日西下,喧哗的长安大街也垂垂"温馨",广东道御史张修德跌跌撞撞的驰驱着,瞧上去好似有些失魂落魄。

传闻,这几位垂白叟已是抱病在家多日。

至于现任广宁巡抚王化贞估摸着在近几日便会主动上书请辞,并趁着朝中东林尚在的当口,重新追求他职。

未等朝中东林对魏应嘉空出来的"兵部侍郎"位置展开运营,紫禁城中的天子便亲身下旨,将前不久才被先帝起复的尚宝司司丞袁可立晋为兵部右侍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