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如鬼怪般,回荡在京师各个角落上的乱兵叛军可不是手无寸铁的流民百姓,这些士卒在故意人的勾引下,早已血气上涌,士卒的律法尊卑,早已没法束缚他们。
几近是话音刚落,箭矢的破空声便于黑夜中响起,一向在冷静观瞧着城外乱军行动的锦衣卫批示使近乎于下认识的,一把推开面色大变的年彼苍子,并随即收回了一声痛苦的闷哼声。
"陛下有旨,众将士马上返回虎帐,切莫自误!"
本应是保家卫国的好儿郎们却因为迟迟拿不到应有的军饷,继而在"故意人"的勾引下,兵临紫禁城。
天子毕竟是大明之主,一言九鼎之下,或许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感化,毕竟方才乱糟糟的人群中,便有很多人吵着"面圣",另有几人冲着奉天门痛哭流涕,声泪俱下。
沉吟半晌,年彼苍子清冷的声音便在巍峨的奉天门城楼上响起,其略显稚嫩的面庞也是阴晴不定,眼神炽热。
在用尽满身力量,向埋没在黑夜当中,瞧不太逼真面庞的年彼苍子叩首施礼以后,率先"迷途知返"的士卒们便是毫不踌躇的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眨眼间就消逝在茫茫夜色当中。
诡谲的黑夜中,一场针对大明天子的诡计已然逐步浮出水面。
倘若他就此返回宫中,城外士卒亢奋情感无处宣泄下,定会更加猖獗的残虐京师百姓。
对此,朱由校既无法又肉痛。
迎着锦衣卫批示使体贴的眼神,年彼苍子悄悄点头,但却没有多余表示,只是目光安静的盯着城外愈发喧哗的人群。
在百十名锦衣卫缇骑及东厂番子的异口同声下,巍峨的奉天门城楼处瞬息间便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嘶吼声,刹时便压过了城外乱军的喧哗及呼喝。
固然在上官无数次的推委下,诸多士卒早已对朝廷绝望透顶,但当朱由校因为过于冲动,而导致有些破音的吼怒声于黑夜中响起的顷刻,仍有很多俭朴的士卒挑选了信赖朱由校。
"为了家中老幼,我等别无挑选,只能清君侧!"
御马监提督寺人魏忠贤锋利的呼喝声响起,城楼处的侍卫们顿时乱作一团,有人抢先恐后的将朱由校搀起,也有人弯弓拉箭,躲在城垛后,等待着天子的号令。
自古以来,凡是军中叛变啸营,大多都是以"讨饷"为幌子,从而粉饰背后始作俑者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