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生 第002章 起兵造反[第2页/共3页]

但是一篇好的檄文能够抵得上数万雄师,老百姓老是不明白本相的,被杨峰书这一通檄文一说,没影的事也变得仿佛是真的一样。很多民气里暗自打起了嘀咕,不晓得是不是应当站在杨峰书这一边。

这些文武百官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高诗夏,在这里高诗夏就是最大的诸侯,这些小诸侯还是要以高家马首是瞻的。

另有很多等着趁火打劫的诸侯现在都积累着力量筹办看好戏,如果段氏和杨家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说不定就被谁家捡了便宜。当年大理国有六大师族,段氏只不过是个小家属,不是也一样得了天下了么?现在为甚么就轮不到他们呢?

段肃顺一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看着排的整整齐齐的文武百官,厉声喝道:“杨峰书公开造反,兵锋已经到了羊苴咩城,如果羊苴咩城失手,不到两天,大理城就要被杨峰书包抄,诸位有甚么观点?”

常睿冬算了算,这些小诸侯加起来也算是凑了三万多军队,从各个方向朝羊苴咩城进发的话,五日以内就能到达。现在的羊苴咩城不容有失啊……

一名老臣走了出来:“启奏陛下,杨峰书在洱海以西是一方藩镇,世世代代受皇室恩情,宠任有加。陛下待杨家不薄,但是没想到杨峰书狼子野心,觊觎大宝,公开背叛。此等行动,六合共诛之,陛下集结各地兵马,猜想必将不日停歇兵变,还我大理朗朗乾坤!”

段肃顺给他来了句明知故问。

兵发四日以后,杨峰书一战而下大和城,转首和尚义立赞两路夹攻,雄师前锋间隔大理城已经不过一百多里。大理满朝震惊,段肃顺发圣旨痛斥杨家乃是背叛,号令大理军民同伐之,赏格万两黄金要取杨峰书项上人头。大理国四万雄师在羊苴咩城和杨峰书对峙,段氏策动天下军民,要再拼集出几万雄师和杨峰书决一死战,同时,段肃顺勒令各部诸侯务必派兵参战,如有不从者,视为同谋!

高家一带头,那些小诸侯立即就开端表态了,一个个说得天花乱坠,捶胸顿足,誓死为天子陛下尽忠如此……

常睿冬的意义已经很较着了,这些人必须写信回家,叫家属兵马参战,不然的话就等着人头落地好了。

常睿冬这一招非常暴虐,大理的官和大宋分歧。就像杨峰书和高诗夏好了,明显是诸侯却要留在大理城里,一是因为他们在朝中另有官职,二是因为他们是一方诸侯之首,也是家属的首级,节制住他们,对于段氏的统治无益。

而那位段智恩殿下,却被段肃顺亲身抱在顿时,在大理城里走了一圈。可不要藐视了他们这走秀似的活动,起码证明给大理军民看看,太祖一脉和太宗一脉一向以来都是调和相处,相互敬爱的。

段肃顺微微点了点头,文武百官却都忍不住群情起来。

杨峰书是侯爷,遵循大理国的规定,他最多只能具有一万人的军队,但是杨峰书部下的军队早已不止这个数量了。他一边编造花名册,捏造军队人数,一边拉拢很多小部落的首级,许下高官厚禄,一起兵,那些小部落就尽数投入杨峰书的麾下,兵器盔甲粮饷,杨峰书是应有尽有,不怕人来了没兵器,而是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兵器就怕没人来用。

但是杨峰书打起的灯号是清君侧,正大统。一下子把杨家的叛国战役变成了段氏的内部冲突,很多诸侯便不便利插手此中。恰好这个时候段肃顺竟然态度含混起来了,对于杨峰书的那套檄文,段肃顺只不过是说了句:“流言止于智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