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为政绩[第1页/共2页]

张正书指了指不远处,还能看得见的修建群。

宋朝官员福利这么好,也难怪财务支出那么困难了,“冗官”这件事可不是谈笑的。但是,大小官员喜好啊,也难怪读书人被洗脑了,实在是因为仕进的福利太好!以是,大小官员都拼了命往上爬,因为爬到宰相这官职,年薪支出还要再升一层。

吕嘉问有鉴于此,感觉张正书或许真的是个耕具天赋,以是才鼓起了爱才之心。

“本来是张小哥,老夫走了这么久,有些乏了,可否到你家讨杯茶水吃?”

林林总总算下来,做一年的开封府府尹,竟然年薪在一万八千贯摆布。再加上吕嘉问有直学士的头衔,每年有一千六百五十六贯的财帛支出,另有十匹绫、三十四匹绢、两匹罗和一百两绵的什物支出。也就是说,吕嘉问年薪是两万贯,还不另计什物。两万贯是甚么观点?要晓得,这时候的一文钱大抵是后代的两块钱那模样,也就相称于后代的三千多万年薪吧。

吕嘉问自忖,司法方面有诸多珠玉在前,他想要超出,估计是不成能的了。但正愁没政绩的时候,《京华报》就送到了他面前。他本来诸事繁忙,这类“小报”他如何会看?只是他的幕僚说了,在汴梁城外李家村有人出资修了一个水利工程,他也不感觉有甚么别致的。

实在,吕嘉问在李家村也看到了已经初具范围的三用磨坊,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地问道:“你姓甚名谁,但是汴梁城人士?”

因为,中国人是很讲究“礼尚来往”的,张正书给了吕嘉问这么大的好处,吕嘉问在一些旁枝末节里,抬一抬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估计也是能够的。只要不太特别,比如《京华报》甚么的,吕嘉问还是乐意充当庇护伞的。天然,如果特别了,那就不怪吕嘉问明哲保身了。

张正书也是一阵无语,但还是耐烦地说道:“吕相公,你穿戴官袍的……”

张正书也把环境猜得了七七八八,实在他并不在乎给吕嘉问添政绩的,乃至如果能够,他主动把政绩奉上门。如果能借此和开封府府尹搞好干系,那就是张正书赚到了。

想要升官,天然要抓政绩了。

常言道,“千里来仕进,只为吃和穿”。当然,宋朝的官,特别是高官,过得都挺津润的。且不说当官了当即有地步了,俸禄还很高!像吕嘉问,其他的不说,单单是他做这开封府的第一把手,他每月有三十石月粮,此中包含十五石米、十五石麦。别的每月另有二十捆、每捆十三斤的柴禾、四十捆干草、一千五百贯的“公使钱”。别的,作为外任藩府的初级处所官,朝廷划拨给开封府府尹有二十顷职田,也就是两千亩耕地,答应开封府府尹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两千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预算,每年也有两千石米的进项。另有,权知开封府事每月另有一百贯的添支,每年夏季又发给十五秤、每秤十五斤的柴炭……

吕嘉问低头一看,哟,还真的是……他这个行动,中间的带刀侍从都笑了。唯独张正书和一群木工、耕户不敢笑。“咳咳,阿谁也不能证明老夫便是开封府府尹啊?”

但是,在官府面前刷了脸以后,今后张正书想要做甚么,都有点底气了。

“不错,这水车但是有花样的,叫做‘自行灌溉体系’,无需人力,就能提水灌溉。”张正书好似在夸耀本身的玩具一样,“我还设想了一个能用水力、风力驱动的石磨,如果需求时,还能利用畜力……”

作为开封府府尹,除了断案要神准以外,实在更多的是抓民生工程。要晓得,这开封府府尹的职责是“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也就是说统揽都城汴梁一应行政、司法、民生要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