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各国反应【二合一】[第1页/共6页]

但本日,已有快一年按兵不动的魏国,俄然派来了使者,这让鲁王公输磐心中有些惶惑,误觉得魏国在颠末将近一年的歇整后,筹办再次发兵参与中原东部的战役——这对齐鲁一方的「五国结合」是非常倒霉的。

听了这话,管重与鲍叔对视一眼。

魏兴安二年玄月前后,就在唐沮、范应二人出使韩国的期间,魏国亦向齐国与鲁国调派了使者。

待两边行过礼后,魏使李兴便率先告别分开了。

不过这是长远以后的事,现在考虑这个还为时过早。

李兴会心,但毕竟还是不敢直呼赵昭,唯有以「国相」代称,且言行举止非常恭敬。

“多谢。”

而与此同期,在楚国的寿郢,魏国又一名使臣「郑习」,亦乘坐舟船来到了这座楚国的王都,见到了已方才即位楚王不久的暘城君熊拓——现在应当改成楚王熊拓。

不得不说,高傒、管重、鲍叔等士卿,皆非愚笨之人,一听此事就明白了魏国的企图——不过就是逼迫他齐国表白态度嘛!到底是情愿向他魏国臣服,调换活命的机遇,还是顺从到底,待等那位新霸主在获得天下人的承认后,调转枪头利用作为中原霸主的权力,将他齐国作为杀鸡儆猴中的那只鸡。

当李兴瞧见赵昭这位他们魏国的公子时,心中也有些不测,下认识地拱拱手,却不知该称呼甚么——睿王?亦或是齐相?

但是出乎鲁王公输磐料想的是,此番魏使于安的来意,既非是奉劝他鲁国臣服或投降,更非是仗着强大的国力欺诈讹诈,魏使于安只是提出了一桩有关于「会盟」的事件。

启事很简朴,迫使高傒做出窜改、且终究认清实际的启事,就在于魏国当前的强势——跟着这场战役发作以后,上卿高傒的态度确切窜改了很多,逐步不再像之前那样固执,特别是在触及魏国的事情上,皆保持沉默,再也不对赵昭的建议做出任何的贰言,这对于高傒如许一名充满爱国情怀与名誉感的齐国王贵而言,实在是难能宝贵。

倘若魏国强行要求楚国停止对齐国的战役,那么,魏楚两国的干系,恐怕就要大打扣头了。

不过,调派前去魏国大梁,作为他鲁国的代表呢?

半晌后,魏使李兴便来到了殿内。

赵昭很欣喜于齐王白还是非常明智的,并没有普通齐人那种自视甚高、自以为他齐国无敌于天下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自大。

而比拟较齐王白,赵昭则想得更多,在稍一游移后,对李兴说道:“此事可否容我国考虑考虑?”

“既然如此……”齐王白想了想,说道:“那就由高傒大人与管、鲍两位爱卿,一同代表我大齐,前去魏国。”

固然鲁王公输磐远不如韩王然那般资质出色,但他终归当了几十年的鲁国君主,韩王然想获得的事,他当然也想获得。

听闻此言,季叔对公子兴赞不断口,随即,他转头对鲁王公输磐说道:“大王,不如就让老臣陪公子一同前去大梁吧,至于海内,小儿季文、季武虽不成器,但就目前楚军的守势而言,倒也能支撑,更何况,另有那桓虎在……”

赵昭再次暴露了难堪的笑容。

听闻此言,殿内诸人都有些不是滋味。

从魏国前去鲁国以及齐国,天然要比前去韩国目前的新都蓟城趁便地多:从大梁解缆后,只需在博浪沙河港或者祥符港乘坐船只,沿着「梁鲁渠」逆流而下,便可到达鲁国的王都曲阜以及齐国的王都临淄,底子无需像唐沮、范应二人出使韩国那样,车马劳累整整两个月余。

在叫人送魏使于安到城内的驿馆安息以后,鲁王公输磐立即派人叫来了儿子「公子兴」,以及他非常信赖的老臣「季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