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1页/共3页]

李国瑞也是宰执之一,对天下之事也是处于最高的视角来看,但他不精于摒挡财赋之事,本来在河北路安抚使任上之时,也是尽量把财赋之事交给转运使。朝廷设各种转运使直接属于三司统领,就是要同一各路,府,州,军,县的财赋,将唐末节度使的财权悉归中枢。安抚使若强势,转运使不免要在财赋之事上听其调派,只是要上交归于朝廷的税赋定额,其他处所财赋事,能够由安抚使自家来做定夺。

李国瑞倒是对财赋事不甚体贴,他在任时,以选将,练兵,备战马,充武库为最要紧之事,也恰是在他的提调带领之下,朝廷才会有前两年对东胡的大捷。

此次北伐是百年未见的大挞伐,两府总理全局,三司兼顾财赋赋税,在动兵之初,三司使郑裕民就已经叫苦不迭了。

苦不迭,大师都是咬着牙支撑住,就是因为要等着北伐筑城胜利,北方不被胡骑入侵,朝廷没有亏空,能逐步将赋税降一些下来,能把眼下的局面保持住。本朝不是用均田制,没有府兵,实在看初唐之时,府军制确切是好,但不到中唐,府军也崩溃了。这几年财赋支撑不住,很有人提出想以府兵制来对敌,实在是办不到的事了。得先算田,算赋,均田,然后从百姓当中立府挑兵,但唐初的府军,是源自北魏,官方尚武之风浓烈,士族也就是关陇的贵家都是武人出身,以关陇世家领百年奋战不止的汉人府军,方有隋唐之初的武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武人间家,也没有尚武成风,百年之间与胡人奋战不休的百姓,还谈甚么府军?没有府军,就只能是募兵,要么就立藩镇,现在朝廷也只能用赋税支撑着面前的格式,独一的破局之法,就是面前的这一场战事……实在李大人身为枢密副使,这些事情该当是看的比下官清楚……”

当然,西北,西南,中原,山东,这些处所也是要征粮,不过数额远不能和南边比拟。

接着就是北魏的租庸调轨制和府军制,这类赋税制和养兵轨制,算是影响了中国好几百年,乃至是千年,明太祖的征税制另有养兵的卫所制,也是和北魏算一脉相承了。

从二者征粮和粮库的多少,另有存粮的差异,都是相称的较着。

汉末之时,则是藏兵于各郡国,实在已经是穷兵黩武的状况了,千里以内白骨露于野,全部官方都是在一种比战国还要狠恶的战乱当中,当然谈不上公道的赋税和养兵轨制,无民不征税,无农不为兵。

南边工商萎缩,海盗山匪残虐,朝廷却只能顾北方,毕竟比拟而言,南边是慢性病,也致命,但还不是急症。北方倒是急症,重症,险症,稍有不慎,就是亡国颠覆的局面,委实是不能有涓滴粗心。

至晋统三国,没有多久便是内哄,然后胡人南下,进入南北朝的初期。

现在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因为东胡铁骑不断的打击,导致北方处所残败,善后就需求极多赋税破钞,北方天灾不竭又兵祸保持,要花花财帛防备和修复,另有军队调剂,每一场大战费钱都是几百万贯起步,乃至上千万贯,实在已经是大魏财务承担不起的重担,大魏君臣,也委实是到了挑不起来的境地了。

“不但是铜钱不敷。”张邦文感喟一声,持续道:“存粮也不敷七百万石了,现在只能等新春漕粮。”

就算如此,也只能赏禁军多,厢军少,厢军当然有牢骚,但朝廷也是不觉得意。那些厢军,也就只能守守军堡,在箭楼上装装模样,平时和民夫一样运送粮草,修补堡垒和门路,实在就是做的民夫的活计,他们但是比民夫强的多了,民夫都是免费征徭役来效力,吃食只能包管不饿死,厢军好歹有国度给的赋税用度,但是比民夫强的多了,他们又不能上阵拼杀,想要犒赏,也真是猪油迷了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