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升棺拾骨[第1页/共3页]

师徒二人见这一幕,面不改色。倒是那厉鬼,尖嚎一声,向着彭先生和虎子扑了过来!

这一锅骨头汤大火熬了得有小半个时候,虎子给锅里填过一回水以后,师徒二人守在这柴锅旁便是不言语了。只听得木头在锅下烧得劈啪作响,锅里那味道不甚好闻的汤水咕嘟嘟的冒泡。

但是就是这么个阴沉的天光,就是这么个狼籍的时节,就是在这离府城不到八里的太阳山脚下坟岗,却恰好有人!

这少年解下腰间的系带,抖落抖落竟抖开成了一个方刚正正的包布口袋。少年又解下辫子上那块脏兮兮的麻布便条,用它蒙上了眼睛,伸手向棺材里摸去。

“阎王要你半夜死,没人能留你到天明。繁华到头一抔土,穿金戴银命无情。君不过,十殿阎罗的销魂殿,君也不到那望乡台上彳亍行。尔等心有不甘作了孤魂,尘凡不容你啊道法无情!莫说小爷心肠狠啊,人鬼殊途他是端庄!有冤有仇我不能帮你报啊,有苦有难我保你承平。本日拾了你的骨,我明天再还到你的坟茔。起鼓、起骨、起驾呀!”

这少年唱着便往袋子里捡拾了数段白骨,摸索着盖上棺材。到了这时候他才把蒙眼的布重新上摘了,又系回到辫子上。少年把袋子两端打结负在背上,草草将坟填了,也不见他掌灯,一件件家什或是别在腰间、或是拎在手里,直奔了山上。茫茫间,仿佛有金锣大鼓的声声响起,为少年开路。却如何也听不逼真,再谛听,仿佛就没有这么一回事儿。

虎子笑忒忒地凑畴昔:“师父,您说咱还干这吃力不奉迎的事干啥?这死人也不对咱戴德戴德,如果让人晓得了,活人还拿我们当偷坟掘墓的!您总跟我说积阴德积阴德的,这积了这么多年,我们不还是没发财吗?”

听人讲,这朝廷花了叁仟万两白银才把辽东从倭人手里拿返来。叁仟万两白银,听着都吓人,但是这和我们小老百姓有啥干系呢?脖子上头带辫子的家伙事儿不掉喽,那天塌下来也得是高个的顶着。

两人对了个号召,少年把家伙一件件摆到墙角,这才把那一包骨头铺散在彭先生面前。彭先生拾起一根肋骨,借着火光看了看,叹了一声:“谁说有钱人都好命呢?这骨头也不知是喝了多少的毒药汤子,才沁成这个色彩!”

彭先生话音刚落,“砰”一声响,锅里的汤水溅起老高!那沸水里,丝丝缕缕的黑气拧成了一股,出完工了一个翻着白眼,肌肤青紫的肥老夫来!

“这另有理?还当真有人敢反大清朝廷不成?洋人多短长?也不短长!哪怕就是跟小鬼子兵戈打输了,洋人去见咱老佛爷不还是跪着见的么?”街面上的人都这么群情。

这昌图府说来也不是甚么富庶之地,光绪三年之前这里是被叫做“昌图厅”的,实打实凿是个东北的小处所。但是恰好是这里,作为屯粮之所,颇受朝廷正视,也有着绿营扼守。说这里闹反动党,百姓打心眼里不信。

这是个大户人家的坟茔,绝对是个大户人家的坟茔!棺材里的尸首虽烂的只剩枯骨,却盖着绫罗铺着锦缎,金银宝玉散落身边——这少说是八旗里的阔家的老爷百年正寝才有的报酬。

固然是摸着黑,虽是走着山路,可不过两刻钟的工夫,少年昂首就瞥见了“太阳寺”褴褛的牌匾。这名字听着大气,实则就是个小庙。名字也是和这山普通的名字。哦,对了!前朝的时候这里还叫“胎羊山”,厥后满清入关——昌图府当时还是昌图厅——这里被做了屯粮的处所。道台嫌弃这名头不好听,才改作“太阳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