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九章、谈情一字话山川[第1页/共4页]

在天涯初升的霞光里、如瑶池琼阁的竹亭中,游方亲手为李永隽挽起秀发,编成高髻,将那根玉簪插在发髻中。这发髻一看就是羽士髻,却非常精雅新奇,与平常所见的羽士髻都不太一样。李永隽固然看不见却能感遭到,很猎奇的小声问:“兰德,这是甚么髻?”

这话问的,李永隽对游方是甚么心机,游方能不晓得?但李永隽开口却答了另一件事:“家师闭关,命我代守云踪观,我清楚她的企图。历代云踪观方丈皆有神念之功,数百年来从未例外。只可惜我自幼修习叠嶂秘法,至今尚未得门径,比不得月影仙子那等人才,恐愧对历代祖师及师父啊。”

李永隽终究笑了,笑容在夜色中几近淡的看不见,但能够感遭到,她浅笑着说:“多谢兰德先生讲授幽情指导永隽,我真的明白了,自不会再有方才的感喟。……只是仍感觉有点遗憾,我邀您来赏这深谷中的升天灯火,可惜那青城仙灯并不常见,看来彻夜无缘。”

唐朝尚面无神采的点头道:“想当年刘黎本人就常在青城山中修炼秘法,与叠嶂派的干系非同普通。而观兰台前临峭壁深谷,又有叠嶂大阵保护,山中只要一条路能够达到,再有妙手坐镇,是停止地师传承典礼最稳妥的地点。梅兰德俄然呈现在阿谁处所,连叠嶂派的结缘长老事前都不知情,你说意味着甚么?”

游方收起了云中星光,却见李永隽不知何时已解开了羽士发髻,在晨风中青丝披拂,手中拿着游方前次送的翡翠玉簪,幽幽道:“兰德,永隽并无他念,今曰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李永隽喟叹道:“兰德先生入青城而悟神念至境,山川在此、赏赞由人!”

游方明白她的意义,语气悠然的劝道:“大家的经历、机遇、福报分歧,本就不是强求之事,你还年青,并且已经是当今江湖年青一代的超卓妙手,何故有此之叹?你自幼并非是为云踪观方丈之位而修秘法吧?感悟山川之美、滋养形神之妙罢了,若不失其本意,便是天人天然之趣。”

《尔雅》述“幽,微也。”又述“幽,深也。”幽字乃深远精微的蕴意。到东汉时许慎著《说文解字》,从小篆的字形有所误读,以为幽字从山形而会心,并述“幽,隐也。”实在幽字的原意非隐——幽,非不成见,只不彰显,非是不明,而是不言。

游方坐在竹亭中,竟然对李永隽讲授起笔墨来。幽这个汉字,以形逼真,知形而会心,在最早的甲骨与钟鼎文中,它像是一盏灯中两缕丝芯燃起的火光。光焰本应敞亮,可明暗相成,如许的一盏灯光让人遐想到的倒是覆盖四合深远的夜色。

游方最后道:“青城天下幽,这一字所道出山川之情当真耐人寻味,若谈神念之功,终究境地是‘山川有情’,体察万物活泼而后何感山川有情?今曰得一字之悟,青城山川之情难言,用一幽字而解。”

在南海初遇梅兰德,李永隽曾亲见他与詹莫道脱手,存亡之间当然无所保存,论功力当时他并不比李永隽更深,论秘法境地也差未几。但今曰再见他建成这座竹亭,李永隽认识到兰德先生已冲破神念之境、且已有万物活泼之感悟,不然再巧的技术、再精的学问,半曰工夫也完成不了这类工程,是以就更加感慨了。

而这位误入观兰台的旅客,游方竟然还熟谙,就是当初在渝城碰到的那位化名“周梦庄”的先生。——这些都是后话了,临时不提。

李永隽既惊且叹间忘了说话,看着竹亭以及亭前的游方,神情一时有些痴了。这时年纪最小的静羽回过神来讲了一句:“好标致的亭子,是兰德先生一个下午建成的吗?真是神仙手笔啊!您若不是风门前辈,就是去做竹艺的话,也绝对是一代篾匠宗师!”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