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军来使至辕门[第1页/共2页]

刘裕听得直点头,刘敬宣看着他,低声道:“寄奴,火线的环境我不太体味,你说应当如何打?”

刘敬宣长舒了一口气:“留下来戍守,能守得住吗?”

刘裕嘲笑道:“他们是惊骇了,一如当时的彭超和俱难,给敌军吓破了胆,只想退回江南,靠着大江防地来禁止敌军的打击。只是历代守江需求守淮,如果江北之地尽失,光靠一条长江,又能撑多久呢?还好玄帅和谢左帅并不胡涂,还没考虑退兵的事,我看,最后还是会留在这里的。”

刘敬宣点了点头:“这个事理,莫非将军们不晓得吗?为甚么桓将军和谢右帅他们想要撤?”

谢玄的声音带了一丝惊奇:“秦军此时派人媾和?使者何人?带了多少人马?”

“现在的环境,敌军梁成所部在围困胡将军,一如当时的俱难,只要我们主动反击,一举打败梁成,那便能够挫敌锐气,然后一鼓作气,追着敌溃兵,强攻他们的寿春大营,则可复制当年的君川大捷!”

谢玄的声音平静而果断:“来不及了,胡彬所部撑不了两天,即便顿时去敌营,来回也要一天,留给我们的时候未几了,我们北府军不能丢弃和放弃任何一个战友,即便救不出来,起码也要尽力尝试,我意已决,谁敢当此重担,去秦军大营送达媾和之书呢?”

那传令兵的声音中透出一丝冲动与镇静:“秦军使者,乃是之前在襄阳被俘,厥后在秦国做了度支尚书的朱序,而他的副使,则是之前在我们军中的阿谁穆南,只带了十小我前来。”

二人正说话间,只听帐中谢玄的声音严肃地响起:“各位,明天就先议到这里,秦军固然势大,但我们也并非无一战之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不要救胡彬所部,如果要救的话,是全军出动还是派精兵反击,保护其突围。要会商此事,还得进一步把握秦军的意向才是,我意,派使者去一趟秦虎帐地,筹议媾和之事,趁便刺探敌军真假,再作决计。”

刘裕叹了口气:“但是阿寿你想过没有?我们北府军多数是江北两淮之地的流民,山民,这江北才是他们的家,而非江南。当初组建雄师,说的是带他们打回北方故乡,起码也是要保他们的故乡安宁。可现在如果不好好打一仗,连这江北之地都要丢了,军士们都是人,都有本身的设法,只怕一起都会不断地开小差,退到广陵时,恐怕一半的人都不会剩下了。”

谢琰也开口道:“玄帅,兹事体大,恐怕要先就教相公大人,再由他获得圣上的答应才行吧。”

刘裕正色道:“还记得我们的君川之战吗,和现在比,兵力更差异,敌军足有八万,而我们的反击军队不过二千余人,就算加上你的救兵,也就七千摆布。但就是在正面打倒了敌军贪功冒进的俱难所部两万铁骑,靠的就是气势上占了上风,让敌军惊骇。等打败了俱难后,彭超所部固然数量仍多,但已无战意,不战自溃了。”

刘裕点了点头:“这回我在寿春的时候,看到一个民夫首级,名叫到彦之,他就是从彭城南下的,到了寿春就不想再走了,说一起走一起逃,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还不如降了秦军。固然是一句气话,但能看出民气所向。北府军跟他们也没有太大辨别,如果一撤,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正说话间,一个传令兵仓促地跑向了中军帐,刘裕本想禁止,但一看到此人背后插的三面鸿翎,立马放开了手,只见此人缓慢地冲进了营帐,伴跟着长长的声音:“报大帅,秦营来使要求面见媾和,已在辕门以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