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漕运改革的夭折[第1页/共4页]

“皇上,臣也觉得琳中堂所言不差。”户部尚书禄康也弥补道:“更何况现下多有人指出,这所谓的六折折漕,看似减轻赋税,实在把清赍银进步了一倍以上!既然如此,此议便是加赋无疑,大分歧圣祖永不加赋之意!既然如此,此折便无需再议,还请皇上承祖宗爱民之念,采纳此折!”禄康和琳宁实在才气不过平平,仅仅因宗室之故得以补任六部尚书,此次也是听了各种传闻言语,便多加附会,一并反对起四督抚来。

“皇上,臣的设法与各位大人分歧。”正任户部侍郎的英和出班道:“臣听各位大人之言,此折漕之议不过两个题目,一是反面旧制,一是有加赋之弊。但臣以为,以朝廷明令之赋代替这些旗丁海员暗中分摊银钱,并无不当。各位督抚之以是提出这个定见,不过也是因为旗丁海员入不敷出,以是征收漕粮之时,便暗中增加黑钱,使百姓虽无加赋之弊,困苦却更甚加赋之时!昔年世宗天子行耗羡归公之制,也是因黑钱不得尽除,是以将耗羡改成养廉,既能够让督抚薪俸无忧,又让各位督抚不再因俸禄不敷,转而滥收黑钱。大要上增加了赋税,实在却纾缓了民力!臣觉得这折漕之议也是如此,更何况苍内行中有粮,直接交粮要比换成银两再缴赋税便利很多。皇上,各位大人觉得旧制不成改,那耗羡归公也是旧制,为何就不能效仿呢?”

“那好,现在就传朕旨意,此四督抚折漕之议,令传抄各部院,旬日以后,在勤政殿御门听政,到时候朕再考虑众意,做个定夺出来。”嘉庆面对四名督抚的联名也挑选了谨慎行事,进入嘉庆期间,嘉庆更风俗通过诏对的体例与大臣说话,措置政务。反倒是御门听政已然未几,大抵每年下来,也只要十几次御门听政。

“朱中堂,你先前的定见,可不是如许的啊?”庆桂辩驳道:“之前蒋兆奎建议旗丁每人加折耗米一斗,但是在你这里被采纳了啊?本日这折漕之议,本也有加赋之弊,你怎得就变了主张呢?莫非,是因为这四位督抚当中,阮元是你的门生,你和铁保也有友情,故而你想秉公吗?”

“皇上,臣也觉得行此折漕之议,多有不便,既然百姓已经安于旧制,折银亦从未闻任何不当,如此改制,只怕民气机变!以是臣与二位大人一样,请皇上采纳此议!”都察院左都御史熊枚道。

……

“皇上,臣也以为,漕运之弊,实在不在于旗丁海员。”这时,又有一名二品官员出班奏道:“皇上,臣年初补任仓场侍郎,对漕运之事,也多有耳闻。眼下漕务之弊,统称为黑钱,旗丁海员滥行分摊是黑钱,各处吏员佐杂向旗丁海员索要各种开支,也是黑钱。既然如此,这些督抚为何只盯着旗丁海员入不敷出之事,却不去处理吏员滥行黑钱之弊呢?如此舍本求末,又有何益?更何况,此次四名江浙督抚,竟然对清赍银之事联名上疏,这又是何企图?莫非是想借此自行强大阵容,逼朝廷就范吗?臣觉得,这四督抚联名上疏一事,不但断不成行,并且涉嫌结党,请皇上采纳此议,另对这些督抚严加惩罚!”嘉庆细心打量着这名官员,见他五十岁高低年纪,面孔俭朴,却很有狠戾之气,嘉庆对各部官员认知一贯清楚,晓得此人名叫托津,自笔贴式而至军机章京、主事、员外郎,因办事勤恳,得以层层升迁,方有了仓场侍郎之任。

“皇上,既然此事事关朝廷四位督抚,臣亦不敢妄自定夺,臣同意朱中堂、戴大人之议,于听政之时,议决此事。”刘权之也与阮元有旧,但他和朱珪一样清楚,这时公开支撑阮元,只会被抓住把柄,挑选集议,是这时能帮忙阮元的最好体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