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太傅阮元诞生[第1页/共5页]

“回皇上,这火帽枪锻造之法,主子也曾问过的,机簧、铜帽,我们的匠人都能造。”僧格林沁向道光答道:“只是他们试制之时,另有一事不便,便是这类火帽枪,不管机簧、火门、枪底,都要用上好的精铁,最好是纯钢。这精钢锻造,不是不能,但每一支枪都要破钞很多工夫,试制这些火枪,便耗去了数千两银子。并且精钢打磨向来困难,火器营一年能铸几百支枪,便也算不易了。”

“夫子,你如何能如许说呢?夫子的一己之力,但是多少读书人终其平生,都不能望之项背的啊?”刘文如也向阮元安抚道:“夫子这平生作为,还不敷多吗?光是那《皇清经解》,我看除了高宗、仁宗天子敕修图书,国朝另有何人能够单独刊刻这很多经籍呢?至于其他,我想年青一代的督抚内里,也应当有那么一二雅好学问之人,能够帮夫子完成这般未竟之业啊?夫子都八十三了,莫非家门以外的事,现在还要让夫子劳累不成?”

先前数年因战役之故,清王朝间断了对英贸易。但广州一带,乃至包含部分湘桂鸿沟地区,在上百年的广州互市影响之下,已然呈现了大量依靠互市糊口的无地百姓,战役的影响让大量百姓俄然赋闲,而人地冲突的日趋锋利,也导致清王朝不能向这些百姓供应耕作的地盘。固然战役以后广州互市垂垂规复,但广州百姓对英国权势的恶感也达到了一个飞腾,贸易迟迟不能规复古日之状。更兼福州、上海等地对英开港,很多旧有贸易被转移到闽浙各省,广东地区,特别是湘桂鸿沟的大量百姓,都只能在贸易萎缩、复业艰巨的状况下勉强度日。

阮家世人听到阮元加封太傅,刘文如亦升恭人,各自欣喜,当即接下了谕旨。

“这就是广州那边所言……火帽枪,是吗?”道光向僧格林沁问道,所谓火帽枪便是击发枪的别称。

或者说,这一年已是六十四岁高龄的道光,也终究没有大志壮志,再来重振清王朝了……

“另有,朕先前让你去查阿谁张集馨,你查得如何样了?”僧格林沁本是以蒙古藩王身份入京补任领侍卫内大臣,是以道光对他非常信誉,也将很多奥妙之事交由他暗中办理,而这时已然升迁为陕西督粮道(即西乾鄜道)的张集馨,明显成了一个道光需求观察的目标:“朕传闻他入京觐见以后,给每个军机大臣都送了一份礼,更有甚者,六部卿贰,他也一一皆有奉送之事,这件事但是真的?他送这些礼,是嫌一个陕西粮道还不敷高,还想托那些大臣保举他不成?”

颠末鸦片战役的得胜,清王朝的威望,明显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将军,林某在伊犁受将军顾问多年,自当报答,可我现在身无长物,也只得就新疆之势劝谏将军一二。将军以后在伊犁,务要勤修武备,善治屯田,以备不时之需。英吉利虽是国朝之大患,然边陲之祸,尚不尽在于英吉利,新疆一样是外人觊觎之地啊。”

“皇上,主子听闻,张集馨送这些礼,实在……不为甚么。”僧格林沁也只好向道光解释道:“实在不但是张集馨,其他道府官员入京,也常常会有所奉送,他们送礼,也不是为了本身升迁,毕竟若只是升迁之事,给几位枢臣送礼便也够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主子听闻,他们之以是送礼,是因为这十几年间,道府入京奉送,已然……已然成了民风,大多数道府官员进京,都会……会预先备上几千两礼金,如果不送礼的,反而会被当作异类。或许他们送礼,一半是民风如此,另一半便是也不想京中大臣忘了他们。至于这些礼金的来源,张集馨是陕西粮道,那边是陕西五道之首,贩子士绅赠给官府的补助向来很多,上面府县也会拿出很多补助给各道,另有巡抚藩司,张集馨一年所得,拿一部分入京应酬,剩下的在陕西粮道也够用了。上面也是一样的事理,贩子士绅一向给官府送礼,官府才会记得他们,也能对他们虐待一些,而那些向来不知送礼的士绅,一旦赶上甚么费事,官府本就诸事繁忙,应对不暇,那里还顾得上他们?长此以往,即便仅仅想着在官方乡里图个心安,便也要……也要送礼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