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筑闸之议(下)[第1页/共4页]

“皇上,老臣也觉得,救灾与筑闸比拟,还是救灾更加首要。”勒保弥补道,其他五人这时也全数沉默,并无一人支撑阮元,潘世恩和桂芳没有进入军机处,此时更是不敢多言。

“是啊,朕听你等上奏,本年……这持续两年了,山东、河南,都是大旱啊。”嘉庆听着董诰之语,也不由踌躇了起来,想着各处轻重缓急终有分歧,此次阮元筑闸之事,和各省救灾比拟,只得处于次席。更何况,阮元对于筑闸一事本就没有停止详细申明。

“大人,我们掘到坚土了!”这一日又过了两个时候,火线工地的一名河工终究大喜过望,主动跑了返来对阮元道。阮元闻声终究见到坚土,也欢畅地站了起来。他天然清楚,为了挖掘这段河道,本身雇用的这批河工已经挖掘了整整两日。

“皇上,老臣觉得,此事不成只听阮元一面之言。”不想这时勒保却主动窜改了殿上氛围,对嘉庆道:“皇上,老臣与董太保、托大人、卢侍郎,先前议定之时,并非只看阮元奏疏,百龄这篇上奏,臣等也已经看过。老臣觉得,百龄之言实在更有事理,阮元奏疏虽言空中系浮沙,下掘即坚土,而百龄奏疏中却已经言明,阮元试图筑闸之处,土质坚固,根底不稳,实在底子分歧适筑闸!阮元之语,并无任何左证,万一下有坚土不过空言,却又如何?如果我等只听阮元一面之词,那拨了公帑下去,最后却不能筑闸,几万两银子不就白花了吗?并且此事产生俄然,一旦猝然兴工,本地发卖工料之人,必然趁机哄抬石料代价,到阿谁时候,或许五万两银子底子办不下来这件事啊?”

“百总制,菊溪兄,下官最后传闻菊溪兄清名,当是乾隆之末,当时下官已经升了詹事,可菊溪兄却只是郎中,当年菊溪兄宁能够司官终老,也不肯受和珅半分提携,菊溪兄如此朴直,下官当年,一向敬佩不已。”阮元回想着与百龄了解后的各种旧事,也一一对他说道:“厥后嘉庆七年,菊溪兄改任了浙江按察使,来了浙江,第一件事便是指出下官任巡抚时迁徙棚民之弊。当时下官忝为巡抚,却办事细致,听过菊溪兄见教,唯觉忸捏,也恰是有菊溪兄互助,当年那些棚民终究方才得以安居。厥后菊溪兄总督两广,张保仔求降,部属都觉得或有诈降之事,可菊溪兄却单舸赴会,深切张保仔船队当中,以一番宽仁之语,说得张保仔心悦诚服,如此大仁大勇,阮元自愧不如,南海承平,菊溪兄也当居首功!是以阮元此番受任督漕,能与菊溪兄同事,只觉不堪欣喜,自发我二人和衷共济,漕弊可解,江苏百姓亦当安然。可现在呢?这两道水闸,一旦修成,漕工疲弊可缓,再无拉纤之苦,莫非不是无益于百姓的功德吗?可菊溪兄,你这又是在做甚么啊?这一丈三尺的淤土,这十五万两的开支,就把菊溪兄难住了吗?这沿漕海员百姓的辛苦,莫非还不如那十五万两银子吗?!”阮元当然清楚,百龄之以是不肯意本身在这里筑闸,也一定满是因为淤土难除,开支庞大,更首要的是他想在这里折了本身锐气,在河漕之上立威。可即便如此,阮元仍然将本身所思所想,一一全数说了出来。百龄听得阮元之语,一时也低下了头,仿佛有些忸捏。

“这……既然是皇上上谕,那……下官接旨便是。”阮元固然神采黯然,面对嘉庆上谕,也只得接管了这个成果。只是看着百龄对劲之状,阮元终是有所不甘,便也对百龄道:“菊溪兄,下官这里却另有一事,实在不吐不快,还望菊溪兄雅量,能听下官一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