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阮元造船记[第1页/共4页]

“另有,给事中汪镛克日上疏,言及各省刑狱当中,多有如木棒锤一类法外刑具,听闻外省亦多有滥用私刑,导致嫌犯伤残之事,如此酷刑之风断不生长!这份上谕交给各省督抚,责令大家严查刑具之事,如有法外刑具,一概烧毁,若另有人敢再利用这些法外刑具,也一概严惩不贷!”这时因为八旗人丁渐增,兵缺却不见增加,很多八旗后辈已经无缺可补,进而得不到粮饷,外省酷刑之事也让嘉庆深深担忧,故而此次朝议,便侧重清算八旗生存与酷刑之事。此中“发商生息”一策,便是阮元在浙江所用补助海塘开支之法,别的也有个别督抚用生息之法弥补亏空,嘉庆考虑之下,感觉此法可行,这才推行了起来。

“回皇上,本日政事,臣等均无贰言。”庆桂、董诰、禄康、费淳四名列于最前的大学士一同言道。

二百零六年后的扬州曹庄,一处墓葬不测出土了北朝至隋期间只要天子能够利用的十三环踥蹀金玉带,经后代考据,该处方为真正的隋炀帝陵。阮元庇护隋陵墓葬的心愿,终究只留下了遗憾……

“墨卿兄啊,你那‘伊府面’,不是都请我们吃过一次了吗?”阮元却也向伊秉绶笑道:“我和夫人吃过以后,都感觉你这面除了渗入鸡蛋,比平常的面鲜一些,也没甚么特别之处啊?墨卿兄,现在我家里也有了个叫孔顺的庖厨,他做得孔府菜那是一绝,你如果做不出美食,我让他教你两招,你也别在我们面前撑着嘛?”

“这个天然,伯元,办这些事我还是特长的。”伊秉绶笑道。

“这……应当不会错吧?”阮元也想了想,道:“为了查证这古墓是不是隋炀帝陵,我可特地把家传的《嘉靖维扬志》都翻出来了,那志书中记录,隋炀帝陵就在雷塘没错啊?厥后我对着《维扬志》里所载,也一一看过了,详细位置也没有偏差,如许说来,就算没有什物出土,也能够定下了。再说了,我那些土石树木都快送过来了,也不能白花这笔钱吧?”

伊秉绶听着阮元之言,仿佛很有事理,也就没再质疑。不过数月以后,阮元发明的陵墓便被补葺一新,阮元也和伊秉绶特地刻了一座上书“隋炀帝陵”的石碑,立在了古墓之前。而瓜洲的长江岸边,也垂垂呈现了一些阮元设想的红色快船,阮元也借前人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之言,将红色快船称为“宗舫”,先作江上抢救之用,待体量稍大,再用为江上客船。

这时,先前嘉庆重用的蒙古族大学士保宁已颠季世,加上朱珪归天之故,朝廷中缺了两个大学士,嘉庆也将宗室出身的禄康补为大学士,禄康虽不进军机处,议政之事亦多参与。汉臣中的大学士缺位由费淳补上,两个协办大学士,嘉庆则汲引了老臣长麟和长年供职军机处的戴衢亨,四个军机大臣除了托津以外都有了宰辅之名,商讨朝政自也便当了很多。

“嘿嘿,伯元,这你就不晓得了。我这面看着浅显,但它做的快啊?”伊秉绶也对劲地笑道:“我这面先和了鸡蛋,提早煮炸熟了,以后便能够先放几日,普通的日子都能保存下来,只如果甚么时候想吃了,随时能够下锅,半晌以后就能进食。你看内里这很多人做工啊,誊写甚么的,平时多忙啊,他们哪有空、哪有钱享用你那孔府大菜呢?他们就喜好这速制速成的餐食。以是我倒是信赖,在那些平常百姓,下吏书役当中,我这伊府面,绝对比你家那几道菜着名很多。”(按“伊府面”之名,民国之时便多有记录,一说伊秉绶所制之“伊府面”,经后代改制,即成为本日之便利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